工作邮箱 用户名: 密码: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国家粮食局 > 首页其他 > 媒体声音正文
 
经济日报:节粮减损有新招
【时间:2014年10月24日】 【字号:

  走进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一座黑顶粮仓引人注目。不同于其它的拱板平房仓,这座粮仓的屋顶是“人字形”结构,是用一片片太阳能光伏陶瓷瓦建成。粮油储备库仓储部副经理张云峰告诉记者,通过封闭式太阳能光伏瓦建筑屋顶,这座粮仓不仅用电能自给自足,而且能隔热控温、防台风防渗漏,能有效防止粮食损耗。

  储备库的智能粮仓运用了许多新设备和新技术。粮仓除了安装了太阳能屋顶,还运用了横向通风、氮气除虫等储粮新技术。

  爬上5米多高的旋梯,记者跟随张云峰进入粮仓,大片散存的小麦映入眼帘,抓起一把小麦,感觉微凉。仓库管理员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地上笼、地槽垂直通风,现在则是风道上墙、全程覆膜、负压环流的横向通风,能更好地控水控温,粮食的水分损失率从0.5%下降到0.3%以下。无论严冬酷暑,仓库内的每一粒粮食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中。

  “除了要控制温度防止粮食霉变,防止虫害也是科学储粮的关键。传统的储粮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杀虫、防虫,不仅会污染环境,增加粮食农药残留,长期使用还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增加杀虫难度。”张云峰说。

  “这里的粮仓采用了富氮气调储粮技术。利用制氮设备向密闭的粮堆里充入高纯度的氮气,使粮堆内形成高氮的环境,使害虫窒息而死,也抑制粮食的生理呼吸,有利于保持粮食新鲜度。一年只需一次,害虫基本就能除干净。”张云峰说。

  测温测湿、查看虫害,这些都是粮库的日常工作。但是在浙江省粮食局直属储备库,记者没有看到拿着检测仪的工作人员出入粮仓。粮仓全部封闭运行,储备库如何精确监测仓内情况?

  在小麦仓库内,麦堆顶部的几处地方稍有凸起,张云峰从凸起部位抽出一根细线和一个感知器,他介绍说:“这就像我们管理员的眼睛,有了它,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粮堆,及时发现粮堆中的安全隐患。”在储备库,这些感知器就像一个个“侦察兵”,分布于200多个监测点,一旦有害虫聚集、粮堆发热、水分升高等情况,就能及时发现。

  张云峰告诉记者:“太阳能光伏瓦、横向通风、粮情监测系统和富氮气调杀虫系统等这些新技术的运用,使粮食一个储存周期的损失损耗从原来的0.7%左右下降到0.2%左右,仅单仓就能减损18吨粮食。”

  走出粮库,记者来到了运粮码头。在码头上,散粮经过塔吊抓斗从船上进入存料箱,通过传送带流入运输车。运输车载着粮食驶至粮仓,粮食再通过传送带和机械设备进入粮库。据介绍,储备库的粮食实现了散装散运,日作业量从原来的300吨提高到2700吨。

  “粮食在包装储藏、运输、装卸等过程中损失不小。为建立节粮减损新机制,国家粮食局实施‘粮安工程’,推动原粮‘散装、散运、散储、散卸’的四散化物流方式。我们采取的粮食四散物流作业,可以使粮食运输损耗率平均降低2%左右。”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管理中心主任黄志军说。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是近年来我国建设现代化粮库的成果之一。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拥有遍布城乡的各类粮食仓储企业1.9万家,仓容总量超过3亿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等现代化仓库占到60%以上,仓储物流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现在,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大连北良港、广东新沙港、上海外高桥等粮食物流基地为枢纽,以各级粮食中心库为节点,以遍布全国的粮食收纳库为基础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我国正在由“无虫害、无霉变、无鼠雀、无事故”的安全储粮阶段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阶段转型。

来源:《经济日报》(2014年10月24日 15版)


打印】【关闭
 
  业务频道
市场调控  粮油统计 
监督检查  库存检查 
粮食财务  企业改革 
粮油标准  市场建设 
粮油科技  仓储管理 
粮油加工  安全生产 
设施建设  粮油信息 
质量安全  粮油产业 
  政务信息
司室简介  政策文件 
工作动态  领导讲话 
工作会议  人事信息 
国际交流  纪检监察 
地方信息 
  办事服务
行政许可 许可公示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在线申报 行政复议
办事咨询
收购资格查询
  主题服务
农民之友 消费指南
企业联系点 市场行情
理论研究 普法专栏
职业技能鉴定
  公众参与
在线访谈 访谈直播
意见征集 网上调查
局长信箱 公众留言
局长信箱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