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总经理张志强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张志强,一九八三年在天津宝坻粮食系统参加工作,共产党员,大专文凭,会计师,高级工程师。历任基层粮站保管员、会计,中转库副主任,粮油集团财务部长、副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现任天津市宝坻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张志强自参加粮食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以振兴国有粮食企业为已任,自觉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迎难而进、开拓创新,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争创一流的业绩,在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稳定和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通过深化改革和自主创新,能够不断把现有人员、资产、资金等资源实现最佳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使企业弃死回生,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将三个比较后进和困难重重的企业搞活,跨入地区先进行列。

    他能够在粮食买卖难做、贸易难搞的形势下,开拓渠道,竞争市场,组织粮食流通,近5年来累积创收1830万元,创汇3140万美元,不仅增加了国有粮食企业的实力,也拉动了地方的经济发展。

    他连续多年被评为区级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优秀党员干部;获得了宝坻区“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创新发展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

    他所领导的企业曾连续多年获得市、区级“模范集体、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党组织、先进职工之家,以及全市藏储工作第一名、仓储专业科研成果三等奖”等15种类别32项荣誉称号。

    他以多年陶冶铸就的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他不断深化改革、开拓经营和科学管理所取得的显着工作业绩,国家粮食局、市粮食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称赞,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被称为“富有时代特点的企业领头人”。

    一、他把自己献给了粮食事业

    张志强同志于1983年高中毕业后,成为宝坻粮食局三岔口粮站一名职工,自进入粮食部门后,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的:进入粮食部门,就要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粮食事业。领导看他好学勤奋,作风踏实,就把他安置在会计的重要岗位上。他不负重望,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潜心钻研业务知识,经过一段学习实践,很快就能独立工作,不仅把各类帐务处理的有条有理,还能积极向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成为主任的一名得力助手。该粮站之所以连续多年的企业管理、经营创利名列全县33个基层粮站的前茅,用当年本站张彦农主任的话讲,应该给张会计报上头功。尽管他性格内向,只讲奉献,从不计较名利地位,但是本站干部职工还是连续多年评他为出席县局的先进工作者。在基层工作的几年,也正是为他后来晋升会计师、高级工程师,以及走向领导岗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94年,座落在宝坻火车站附近的一个重点粮食中转库,由于不适应国家粮油市场放开的新形势,再加上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严重亏损、债台高筑,干部职工每月只发给200元生活费,在面临倒闭之际,局领导决定,调任张志强为该库副主任,指定其主抓贸易经营和财务工作,并参与整体的策划与管理,这使他第一次有了进一步施展才能的舞台。上任伊始,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出谋划策,日夜操劳,忘我的工作。他首先积极主动协助主任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稳定人心,做到了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并奖罚分明,使企业很快步入了正规。在此基础上,紧接着强化经营,扩大购销。他主抓贸易经营,带头跑东北、内蒙,赴山东、河南、安徽等全国各地。每次出差都在10天以上,最长一个多月,经常连续几天不休息,吃的简单、睡在车上,人累瘦了,病情多了,但是,经营搞活了,效益增加了,企业转机了,当年盈利180万元,第二年盈利240万元,不仅补齐了拖欠职工的工资,按照奖励的办法,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贡献大的可兑现2000元以上的奖励。在当时来讲,中转库成为本地区创利大户,职工的收入也为之振惊。同时,他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内购内销、内购外销、外购外销、分购分销、分购联销”24字贸易经营法,在全市粮食系统推广应用。95年,粮食中转库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

    二、创出了一条改革与发展之路

    跨世纪的第二年,张志强同志接任了天津市京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职位。当时企业的情况是:(1)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粮食市场带来从未有过的冲击,竞争十分激烈,形势与机遇很难把握;(2)人员多、包袱重,当时公司所属基层单位厂、库、站共43个,全员在册职工1551人,离退休职工399人,总资产2.7亿,实际不良资产近1亿,企业累计亏损达2550万元,可动资金一分没有,只有一些偏僻的土地、简陋的仓房、陈旧的设备和上千名冗员,“三老”问题凸显;(3)干部职工面对连最基本的养老保险都上不了的企业,思想活跃,管理混乱,企业举步维艰,面临绝境。在此形势下,上级党组织识贤选能,将张志强推上了风口浪尖。在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下,他深深地感到:形势逼人、责任重大,只有奋起拚搏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责任。他走马上任以后,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在面对人员多、包袱重、市场不景气、经营没资金、职工没饭吃、机制陈旧、管理滞后等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而严重制约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严峻形势下,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管好储备粮工作为重点,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为突破口,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职工收入、稳定干部职工队伍为落脚点,求真务实,奋力拚搏,开拓创新,在广泛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党委会、董事会和智囊团会议,研究制定了深化改革—搞活经营—滚动积累“三步棋”发展决策。此项决策不仅得到了市粮食局和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普遍理解、认可与支持。

    从深化改革中起步。在“提高认识、做好工作、依法操作、确保稳定”的原则指导下,主要实施了人员分流、产权制度、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精简机关五项改革措施。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在人员上,依据有关政策和企业实际,在原干部职工1551人的基础上,共解除劳动关系859人,病退职工124人,到目前在册干部职工仅剩568人。在产权制度改革上,以职工集体买断和公开拍卖两种形式,从原来的43个基层单位,只保留了4个单位,其中:储备库2个,经营公司两个,资产变现的资金专项用于仓储设施的基本建设上。在用人机制上,上至副总经理,下至正副部长、主任、厂长、分公司经理,全部采取了聘任制,期限为一年。机关内部由原来的9个科室,减编为三部一室,由原来的36人精减到23人。在分配制度上,按照机关职能分为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全部实行工效挂钩,根据年终经营效益再适情补发差额。

    在改革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上访上告现象,实现了平稳着落。通过深化改革,取得了机构消肿、盘活资产、企业减负、激发活力、启动发展的重大效果。

    从搞活经营中求发展。在解决了企业减负这一实质性改革之后,他又采取了“大手术”,实施“大动作”,从组织结构上,按照市场要求,向经营型、效益型、规模型推进。先后撤消了无经营能力的华北粮贸公司、商贸公司、城关粮食营业所和粮食招待所4个单位;将粮贸分公司合并为远东粮贸公司;适时组建了京东主食配送中心,既安排了20余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又让百姓吃上了放心馒头、大饼等熟食;以股份制的形式联营组建了通江经贸有限公司;租赁了原面粉厂、营业所、饲料厂等闲置厂房、场地和设施设备。形成并实现了多渠道创收的发展格局。当年各种经营创收120万元,通江经贸有限公司当年组建、当年创汇598万美元,创利172万元。同时,费用开支同比节约了28.6万元。经营创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启动发展开了好局。同时为滚动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企业有了生机,职工有了奔头。

    在困难重重之中,负重前行,创出了一条改革与发展的道路。这条发展之路是来之不易的,是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拚搏的结果。但是,更应该说,每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无不渗透着企业带头人张志强同志的心血与汗水,充分体现出张志强同志的胆识与魄力。

    三、营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2003年11月份,经区委、区政府研究批准,将京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与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合并为“宝坻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张志强同志又被任命为党委书记、总经理。企业的职能变了、任务重了,责任更大了。他以他远见卓识与开拓精神,实行了工作中心与重点的转移。要实现为国家储好粮、多储粮、多贡献的目的,他提出了要在强化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必须加强仓储设施的改造与建设,努力创建现代化一流大库的发展战略。他的想法在党委“一班人”中形成了共识,凝聚了众人的心。同时,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取得了相关部门的支持。他带领领导班子,发扬了“说了算、定了干、百折不挠、万难不变”的创新精神,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调集力量,立项招标,组织施工。继国家粮食储备库完成两期、增容10万吨扩建工程之后,对地方储备库制定了新的拆建规划。工程总投资2700万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增加仓容9万吨,于2004年10月份破土动工。截止2005年7月已完成拆建房式仓2栋,3485平方米,增容1.7万吨;完成了相应的附属配套设施。其余工程日前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拟定2006年9月全部建成使用。此项工程规模大、任务重,引起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写入了宝坻区2005年、2006年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作为重点开发项目又列入了宝坻区委、区政府的“十一五”规划之中。该工程竣工后,使地方储备库将成为集现代化、科学化、多功能、高储藏的一流大库。宝坻区粮食购销有限公司将实现以宝坻地方储备库、大口屯国家储备库、粮食中转库三位一体、富有潜力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同时,向天津市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集团行列迈近了一步。

    多年来,他始终抓住安全储粮、科学保粮工作不放松,重如泰山。在大胆科学谋划拆建旧仓、扩建新仓增加仓容的长远发展战略。同时,为做好粮食收购和储存工作,发挥主渠道作用,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按照市、区政府的安排,为了促进和做好“三农”工作,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张志强严格执行收购政策,亲自严把“品种、等级、质量、价格”关,及时结算粮款,绝不给农民打白条。在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季节,他带病深入购销点,指导监督工作,并教育干部职工,要为交粮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多年来做到了让农民满意,政府放心。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抓保化队伍培训,不断提高素质。仅去年一年就组织了115人的保化培训,并采取了岗位练兵、集中比武的新举措,对优胜者分别给予一年浮动工资的奖励。在提高员工的素质上,实现了理念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效果创新。在粮食保管和储藏工作方面,他始终立足精益求精、安全可靠,坚持严要求,追逐高标准。多年来坚持深入第一线,开展现场办公是他的基本工作方法。经常直面教育干部职工,在确保粮食安全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侥幸心理,要求每一环节、每一细节的工作,都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上级的要求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三是抓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在提高科学保粮水平,确保储备粮绝对安全这个问题上,他从来没有含糊过,舍得投资,舍得出本钱。近几年中,他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近400余万元,翻新了仓房地面,安装了地笼和通风设备,购置了化验面筋机、环流熏蒸机、大型输送机、出仓机、电子调温等系列现代化设备设施;对库区也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的环境改造,大幅度增加了科学保粮含量和仓储安全系数,降低了保管成本。

    于2003年、2004年市粮食局和市财政局联合组织全市18个区县仓储企业领导,在宝坻区储备库召开了储备粮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和“一符四无”粮仓鉴定评分标准两个现场会;在连续多年上级部门组织的储备粮普查、抽查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始终保持在全市先进行列之中,多次获得全市储备粮综合管理第一名;特别是在今年9月底国家粮食局清仓查库和市粮食局组织的三次保管联查中,均受到了国家局和市局领导的高度评价,据国家粮食局检查团的领导在总结结论时讲到:宝坻区的粮食仓储工作无论是在天津市、还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好的单位之一。

    近年来,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和天津市原常务副市长先后来宝坻粮食储备考察调研,均给予了高度评价。聂局长当场高兴地表示,要将宝坻粮食储备库做为他今后调研考察的重点单位。

    四、带出了一支团结和谐的粮食团队

    经过前些年的改革冲击,在粮食队伍和粮食经济中一度出现过混乱、波动、低谷等现象,使干部职工的思想显示出从未有过的低潮,心不齐、队伍散。为解决好这一问题,他在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在千方百计发展壮大企业实力的同时,具体做了五件实事:一是采取政策扶植、搭建平台等措施,努力创造条件,增加就业岗位,近几年来先后妥善安置了256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将包袱变为财富;二是近几年中,共筹措近28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解决下岗与在岗特困职工的实际生活问题;三是每坚持年走访慰问退休干部职工,对生病的职工或家属他都坚持登门看望,亲自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四是2005年又投资12万资金,改造装修了两个承储企业的职工食堂,粉刷了职工宿舍,改善了干部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连续两年来,在原职工收入比较低的情况下,以40%的工资增长率,逐年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收入水平。干部职工发自内心地称赞说:“我们的张经理有一颗亲民爱民的心。”这一点不假,几件实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凝集了干部职工的心,创建了企业团队的整体和谐与进取的良好氛围;几件实事,在广大干部职工之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焕发了群体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主动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的多了,带病坚持工作、轻伤不下火线的多了;在日常中抢困难、让方便、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未然成风,在2005年开展的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182名党员自发地开展了“党员献爱心”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捐款2.7万元,奉献给10余户特困职工,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五、永葆一种拚搏敬业、廉洁奉公的精神

    张志强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不知疲倦、迎难而进的拚搏精神,看到了一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优良品质,看到了他对党对人民对企业一颗赤诚而火热的心。无数实事证明:企业最终拚比的不仅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企业法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有抱负的企业法人才能在逆境中求得发展,才能负重前行。张志强就是一例,实际上,他的身体状况并不好,不仅“三高”缠身,过敏性哮喘也经常让他感到烦人,加上神经性衰弱,致使睡眠很差。但是,一切病魔并没有影响他丝毫的工作,干起工作来他总是忘掉一切。大夫忠告,亲人、朋友和干部职工劝说,都无济于是。在跑业务期间,曾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可他全然不顾。二十多年来,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整假日,他的忘我精神,不仅让干部职工信服,而且也感动了许多客商。

    无论是张志强的上级还是下属,凡是与他共过事的人都产生一个共同的敬意,那就是他富有一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高贵品质,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到以身作则,廉洁从政。比如:在难点、热点问题最突出的改革中,他将自己亲戚、朋友的几个职工首先转制,在关键时刻带了好头;他作为企业法人,掌握着数百万、上千万的资金批签使用权,可是他从没有沾过一分,更没有私自批签过一厘,他都自觉按照公正的程序和会计法要求去做,而且掌管的十分严格,使用的十分得当。同志们称赞说,张总花公款比自己家的钱算计的还细、理的还清。还有一点令人配服的是,他从不收受任何礼金礼品,就是为同志们确实办了好事实事、解了难题,出于真情实感的礼金礼物也要婉言谢绝。

    二十多年来,特别是走上领导岗位以后,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常讲的一个道理:“为干部职工排忧解难,办点好事实事,正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再索取一分的回报。看着企业发展起来、职工们富裕起来,就是给我最宝贵最美好的礼物”。

    二十多年来,就是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使他才脱颖而出,彰显奇秀,事业有成,不愧于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体现着时代特点和现代化企业家的风采。

    如今,张志强正带领着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又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以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坚韧的内在毅力,立足求真务实,再度拚搏奋进,追逐更大更快的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