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下“先锋官” ——陕西岐山县五丈原粮站主任赵登科同志先进事迹 |
是的,赵登科在五丈原粮站走过十年青春路,在人生的征途中留下一行行永不停歇、奋发向上的脚印。一组组数字见证着赵登科的业绩:1994年以来,仅有30多名职工的五丈原粮站连续10年实现盈利,累计完成利润601万元,粮食购销经营量及实现利润在宝鸡市乃至全省可谓独树一帜,年年位居前茅,其中2005年在粮食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粮食购销企业全市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粮站仍实现利润26万,堪称陕西粮食系统的奇迹。一项项荣誉印证着赵登科带领的五丈原粮站的闪光点:荣获省委、省政府“文明单位”称号;荣获省粮食系统“安全储粮”先进单位称号;荣获市委、市政府“创佳评差”竞赛优胜单位;连续6年荣获市、县粮食系统“扭亏增盈”、“创佳评差”及“仓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荣获陕西银行同业协会“诚信企业”称号,并被岐山县农业发展银行评为“AAA”级信用单位。
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憨厚的笑容,一双结实的大手,一对宽大的脚板,一身挂满粉尘的衣裳,不认识他的人决然不会想到他与周围的农民有什么差别。然而,在宝鸡市众多粮食企业的干部职工眼里,他却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强者。 1994年初,在没有掌声、几近冷漠的气氛中,赵登科走马上任五丈原粮站主任。上任伊始,赵登科面对的是这样一副烂摊子:且不说粮站脏、乱、差的环境和混乱的管理,企业那累计亏损的260多万元已将人心凉到了“冰点”。粮站成了人见人躲的“包袱”,有的职工面对起死回生无望的企业,竟寻情钻眼要求调出五丈原粮站。但赵登科不这么看,他认为粮站是块很不错的金字招牌,背靠农民,服务农业,在逐步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关键是如何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优势。为解决这个难题,赵登科扑下身子,深入粮场、仓库,在广大职工中查情况、摸问题、找症结。在广泛倾听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他逐渐摸索出了“半年内经营状况明显改观,两年后全站扭亏为盈利”的发展思路。这使一些原本对赵登科抱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 作为一家国有粮食企业的法人代表,赵登科能有所作为吗?回答是肯定的。用赵登科的话说“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在许多人的拭目以待中,低调务实的赵登科很快进入了“角色”。他首先从健全制度入手,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和职工讨论制定了企业经营管理、职工学习教育、廉政建设、工效挂钩等18项制度,发动职工铲除院内杂草,修建围墙,拆除破旧临时建筑,回填治理院内垃圾坑壕1200立方米。新建、重建水泥晒场8100平方米,硬化了路面,栽植、绿化花卉苗木3500多株,企业院内全部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千方百计树立企业的外观形象。特别让职工们没有想到的是,赵登科马不停碲的跑到宝鸡和西安,找省、市有关部门,申请简易建仓补助、建仓贷款共267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以图新增仓容量400万公斤。“已经亏损了260万元,还敢再贷款260多万元,粮站以后拿啥还呀?”对此,赵登科胸有成竹,他在职工动员会上坦言:“我是粮站的负责人,更是一名党员,我就要为粮站的发展带头承担风险,企业不担风险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我们就会坐吃山空,就对不起国家为粮站投入的这份家当,更无法向党和政府交代。”职工们被赵登科所表现出的魄力折服了。紧接着,烘干机、扒谷机、输送机等仓储机械购回来了,办公场所和职工食堂需要的桌凳添置上了,职工文化活动室、健身室建起了,五丈原粮站由此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
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凡是有创新之举的,起初必有某种事物使其困惑,方有痛苦之后的执着追求。 粮食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自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症。怎样跟上改革的步伐,使企业适应新的形势?这是摆在粮站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正是在这种困境中,五丈原粮站干部职工在他们的带头人赵登科率领下,用智慧和勤奋,探索着走出亏损泥潭的光明之路。 岐山县五丈原粮站占地面积80亩,现有干部职工61名,储粮仓库22座,仓容量3040万公斤。赵登科向职工们说“这是咱经营的本钱。”近年来,赵登科面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适时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按照“抢占市场制高点,四面出击抓购销,灵活经营争效益”的经营策略,坚持粮食收购不放松,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乘风破浪:按国家粮改政策常年常时敞开收购,不停收,不限收,并对收购的粮食坚持做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对水分偏高、杂质大的粮食组织职工清理晾晒,除杂降水,按质量等次分库存放,从而有效的保护了农民交售粮食的积极性,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采取保本地、占外地,长线经营的办法,租赁场地和设施,在毗邻的扶风、凤翔、周至、户县以及宁夏吴忠等地设点收购粮食。设点收购量每年达到1300万公斤以上,占总收购量的50%左右,从而拓宽了收购领域,增加了粮源;积极发展“订单收购”,先后与粮站所辖的四个乡镇23个村106个村民小组1369户农户签定了收购订单1400多份,订单收购履约率达到了95%。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在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收购主体多元化的形势下,共计收购粮食3917万公斤,比上年多收购1520万公斤,增加了64%,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为粮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粮食销售工作多年来一直是企业经营的瓶颈,在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赵登科积极应对,调整策略,亲自跑市场,多方了解掌握信息,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电脑操作技术,上网搜集粮食供求信息,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的决策能力。在2005年元月份,他预期小麦后市行情走势下跌,便果断决策,在春节前将600多万公斤库存小麦全部销出,避免了春节后价格持续下滑的损失。在夏粮收购后期的九月份前后,他瞅准市场,把经营工作的重点放到了玉米收购上,利用价格调节和打时间差的办法,采取措施,放手收购,分级储存,按照用户的质量要求,边购边销,短期内购销经营玉米700多万公斤,为企业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经营上他坚持大市场、大流通的经营理念,立足本地,放眼全国,以诚信为本,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现已在全国十个省(区)发展固定客户100多家,年购销贸易粮食一亿斤以上。2005年,先后向四川、福建、广东、云南等八省十四个地区组织发运粮食专列,共发送410个车皮,总计发运数量达24000吨,从而保持了购销两旺,取得了市场和效益的双赢。成绩自然会引来各方面的赞扬声,这时的赵登科却说:“我是主任,就要为粮站赢得最好效益”
“我是头儿,就必须严于律己做个好样子。”这是赵登科在工作和生活中一直扼守的名言警语。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赵登科一身正气,把粮站的利益举过头顶。在他的日历上,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在他的心坎里,只有粮站这个家。事实正是这样。10多年来,五丈原粮站的经营和管理,倾注了赵登科的心血和汗水。在粮站,赵登科往往是上班最早、下班最晚。他身患颈椎、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但工作起来却把病抛到脑后,拼命地干。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粮食购销经营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经常起早贪黑,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坚持多寻门路,多联客户,广交朋友,开拓市场,主动出击,搜集信息,经常带病坚持工作。他说:“我很想多休息些,但就是顾不上呀,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改革的年代别无他求,干一番事业才是最大的乐趣。” 让五丈原粮站职工至今不能忘记的是1998年6月份。那时,赵登科不顾天气炎热,外出联系粮食购销业务,连续跑了3个县,奔波了一整天,回到单位已是深夜11点多,由于劳累过度,一下车便昏倒在地,被司机和值班人员搀扶回宿舍,职工们知道后,都心疼地劝他注意身体和休息,但他第二天又照常工作。 让五丈原粮站职工们深受感动的是,1999年10月份,他脚部严重骨折,在病情稍有好转的情况下,不听医生及家人的劝阻,硬是拄着拐杖,拖着尚未痊愈的腿回到了单位,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开始工作。到第二年11月份因奔波劳累,腿部旧伤复发,又二次住进医院。出院回到单位后,当听说烘干玉米工作班次产量上不去时,他二话不说,冒雪亲自烧炉操作,与职工一干就是一整夜。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粮食烘干数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让五丈原粮站职工们深受教育的是,赵登科同志作为一个知名企业的法人代表,他外出参加业务活动较多,但每次外出都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出差在外,捡最便宜的旅店住宿,吃饭一碗面条了事,并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及驾驶员,外出办业务,从不游览名胜古迹。他一心扑在事业上,把个人和家庭的事置之度外。家里的老母亲患脑溢血卧病在床,他请来亲戚帮助照料,直到母亲弥留之际,他也未回到母亲的面前。面对职工,他处处关心,无微不至。粮站一名青工的父亲因病去世,家庭经济拮据,他发动职工并带头捐款1050元。他个人先后五次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四名职工捐助现金1100多元。哪个职工患病,老人下世,孩子婚嫁等,他都亲自过问并协同工会帮助料理,给予极大的关心和帮助。 让五丈原粮站职工们放心的是,赵登科在粮食购销经营业务活动中,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谋私利。粮食销售,他争分争厘。在基础工程建设、包装器材、机械采购等业务活动中,他坚持廉政建设制度,货比三家,公开招标。在人员安排、工作调动、公物采购等方面,他坚持任人为贤,回绝亲属和关系说情,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一身正气。 赵登科以对事业孜孜不倦、不屈不挠的执着与追求,以坦坦荡荡、无私无畏的人格与魅力,以自信从容、不亢不卑的风度与心态,凝聚人心,取得了成功,赢来了五丈原粮站的复兴与发展,也铸就了人生的辉煌。他连续多年荣获市、县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干部称号;多次被评为经营能手以及“创佳评差”、“扭亏增盈”先进个人;2002年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