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力量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粮库总经理刘恩友同志先进事迹 |
为人表率,廉洁奉公 “做事先做人”这是他的人生信条,为人真诚、与人为善这是他的处事原则。在一库班子里,他是最年轻的一员,他认为,只有自己一身正气,才能敢碰硬;只有自己两袖清风,才能服大众;只有自己为人表率,才能有为有位。 在经营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就是企业利益不容侵犯。曾有一个体粮食经营大户,在刘恩友同志上任后的第一次接触中,就拿出装有厚厚一叠百元人民币的信封说,以后咱们合作机会很多,希望多多关照。刘恩友同志语重心长地对他讲,我要是拿了你这笔钱,就等于我出卖了企业的利益,出卖了职工的信任,同时也是出卖了我的人格和良心。听了这一席话,这名个体经营户感到大吃一惊,同时也为刘恩友同志身上散发的人格魅力而肃然起敬。从此以后他与第一粮库建立了稳固、可靠的信誉关系,在企业粮食经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为企业的领头人,他始终坚持廉洁自律,规范运作,处处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一班人”。他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同时,也时时警醒下属和家人在思想上防微杜渐,筑起一道拒腐蚀、永不沾的防线。任企业总经理职务以来,逢年过节免不了一些下属同志到他家串门拜年,个别免不了还要带点礼品或现金,虽说也算人之常情,但在他看来绝对不能接受,每次他都一一谢绝。并明确表示,你们工作上的支持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为了严于律已,他对家属还约法三章:一是不准家属接受单位同志送的任何礼物;二是不准以他的名义找单位同志办任何事情;三是不准搭乘他上下班坐的通勤车。 他从多年粮食经营管理中深刻地认识,事业的成败,人的因素第一。他深深理解一个企业对于职工来说,工作岗位是其安身之基,工资收入是其生存之源。职工该享受和得到的,他就一定要尽其所能让职工享受和得到。他常讲,每一位职工的事都是企业的事,也是自己的事。针对员工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偏低的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他为员工提高了缴费基数,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同时他想尽一切办法关心弱势群体,尽量解决职工工作、生活上的困难,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无论工作怎么繁忙,每逢节假日,他都能抽出时间专门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还在企业建立了“特困职工应急基金”,专门用于职工的应急救助。 锐意进取,勇于改革 由于在粮食系统摸爬滚打了10多年,他摸索了一套自己的经营理论。他说,光经营不管理,好比铁锅没有底;光管理不经营,好似深坑难填平。 在任直属库总经理期间,唯一支撑企业生存的储备粮被大量调出,政策性补贴大幅度减少,企业陷入严重困境。员工工资不能正常发放,拖欠失业补偿金200多万元无着落,就连每月水电费支付都很困难。为了企业生存下去,他带领党政班子成员迎难而上,在充分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单一仓储,新建大米厂;抢市场机遇,搞活经营;招商引资,盘活国有资产;强化管理,降低费用”的企业发展思路和任务。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领广大员工一步一个脚印的付诸实施。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企业就呈现出希望的曙光,而且还出色地完成市粮食局下达的控亏指标。正当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时,他欣然受命调任沈阳市第一粮库总经理,挑起了建设现代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重担。 为着力打造沈阳市粮食行业排头这一龙头企业,他与班子共同研究谋划,慎重地确定了“做大仓储物流,做强大米品牌”的全新发展思路。他深知:效益,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不断创新,不甘于满足现状,才能取得更好的效益。他清醒地意识到,作为国家储备库,顺利完成三级储备粮轮换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为此,他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盘活库现有存量资产,把二条铁路专用线做成一库发展的黄金线,积极开展了“代储、代运、代装卸、代中转”的“四代”业务,并提出“三天免存、全天候开放道线”的优惠政策。一方面,他几下南方地区走访客户,调研市场,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多收粮、收好粮、做精米的经营策略,与南方知名大企业联合打通销售渠道,签订了大米加工订单,实施逆向操作,按照合同意向签订农业订单,并以高于同期市场价格的优惠政策,将实惠带给粮农,将风险留给自己,使国家粮库“蓄水池”功能和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面对诸多小加工点对大米市场的冲击,为了做强大米产业,提高“佳玉”牌大米的市场竞争能力,他果断采取了避开低端市场,走中高端市场发展的大米加工经营思路。根据加工出口米的需要和市场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及客户的要求,及时调改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加工过程中对大米不完善粒、碎米、垩白粒含量三项指标的控制问题,于2005年顺利通过SBS检验,向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出口大米3400吨,并向韩国出口糙米7200吨,为当年经济实现扭亏为盈并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描绘出浓重的一笔。 作风扎实,管理精明 他是一个在办公室呆不住的人,除了在上面开会和公出以外,工作时间大都在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星期天、节假日也很少休息,经常来库转上几圈,这样他才感到心里踏实。有一次,从黑龙江出差回到沈阳,天色已暗,他不顾旅途劳累,坚决先到单位,了解情况,处理完工作后才回家。有时出差连夜就返回,到家已是下半夜,但第二天仍坚持提前半小时上班,只要是为了企业的利益,从来都不辞辛苦。 他十分注重企业管理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刻。从抓员工的思想入手,强化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员工,力争做到工作上相信他们,管理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他经常在各种会议上,教育员工要加强学习,从严律已,争当企业的核心员工。针对企业长期形成的一些不良风气,他要求每名员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一切从工作出发,做好每件事,多换位思考,少报怨,多沟通,从小事做起。有一次,星期天他来库察看安全情况,发现几名中层干部在库里加班,他们以为星期天加班喝点酒没啥,便在中午喝了点酒,结果被他狠狠批评了一顿,并以此为例,在全库开展了一次整顿劳动纪律活动,使干部和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 雷厉风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是刘恩友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一次,他在现场发现两个照明灯坏了,便安排相关部门立即安上,而两天后他又来到现场发现还没有安上,便在中层干部会上对有关部门领导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责令其检查,在中层干部中引起很大震动。大家说刘总安排的事,决不能懈怠,否则没有好果子吃。 “民以食为天”。作为一名粮食工作者,刘恩友同志深知这句话的分量。十几年来,以他的人格力量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奋力拼搏的轨迹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他个人先后获得“沈阳市星火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所领导的企业,连年获得“先进单位”称号,第一粮库大米车间设备工艺、管理水平达到辽宁省一流标准,“佳玉”牌大米被评为沈阳市名牌产品,沈阳市第一粮库被命名为沈阳市农产品重点龙头企业。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