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本固基 点燃工作新亮点
扭亏增盈 实现历史新跨越


——河南省偃师市粮食局先进事迹


    近几年来,粮食市场风云变幻,从粮食定购到保护价收购,从“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粮食市场完全放开,粮食系统经受了市场风雨的洗礼和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偃师粮食系统干部职工不等、不靠,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顺势而为,一方面以改革改制为动力,稳本固基,巩固“两代一换”(代农储存、代农加工、代农兑换)成果,全力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点燃工作新亮点;一方面以扭亏增盈为中心,强化企业管理,打造名优产品,占领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2002年以来,购销粮油百万吨,累计上缴税金1000万元。2005年,全系统粮油销售收入达到创记录的2.42亿元,实现利润29.54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057万元,全部20个购销企业中有14个扭亏为盈,企业盈利面达70%,一举扭转了连续10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2002年以来,连续4年被洛阳市粮食局、偃师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多次受到河南省粮食局的表扬。2003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汪洋到偃师粮食企业视察调研,对偃师粮食系统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做法给予高度赞扬。2005年12月,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白美清会长、国家粮食局纪检组长杨兵、河南省粮食局黄东民、师迎军等领导对偃师大力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进行视察,对其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赞扬。在全省“放心粮油”进农村经验交流会上大力推广偃师粮食系统的做法和经验。偃师粮食系统成为“万村千乡”工程和“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的示范点。

    在全国率先进行“两代一换”工作尝试,大力开展“百车千人进万户”活动,建立农村服务体系,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偃师是豫西地区的粮食主产区,年产粮食3.57亿公斤。为了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偃师粮食系统在全国率先进行“两代一换”工作尝试。

    在开展“两代一换”过程中,偃师粮食系统始终把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做为主要手段。在经营网点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为切实解决农民“存粮难、跑路远”的困难。2002年,偃师粮食系统自筹资金30万元,为购销企业统一购置农用车30部,用于“两代一换”工作,大力开展“百车千人进万户”活动。在收购季节,组织自有车辆和社会车辆100多部,发动全系统1000多名干部职工,进百村、串万户,开展代储、收购业务,在产粮大村设立收购网点,对产粮大户实行订单收购,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的售粮需求,充分发挥了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在改革改制人员减少三分之二的情况下,代储收购量大幅上升,2005年新增代储3060万公斤,达到历史最高峰,粮食系统的根基进一步稳固。“百车千人进万户”活动多次受到王明义常务副省长和崔银太局长的表扬。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代一换”已经成为偃师粮食系统的根基所在,从最初的一个乡镇2个网点发展到现在全市16个乡镇的76个经营网点,从业人员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今天的229人,代储户从最初的1000多家,发展到今天的10多万户,年代储量从最初的50万公斤,发展到2005年的3060万公斤,年代加工兑换量从最初的30万公斤猛增到今天的3907万公斤,经营品种从最初的面粉单一品种发展到今天的6大类46个品种。“两代一换”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不断发展壮大,既为粮食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节省了大量的流动资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拓宽了就业渠道,为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营造农村经营平台,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提供了保障。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两代一换”为基础,以农村服务体系为经营平台,以名优产品为主体,全力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已成为全省的典范

    “放心粮油”进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偃师粮食系统按照国家、省、市粮食行业协会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两代一换”为基础,以农村服务体系为经营平台,以名优产品为主体,全力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点燃偃师粮食系统工作新亮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过程中,偃师粮食系统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放心粮油的认识,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点广、产品质量优的优势,为全市农民提供卫生安全的放心粮油食品。在打造“放心粮油”产品方面,偃师粮食系统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对盛隆实业总公司和市面粉厂的制粉设备进行改造,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强化质量管理,产品质量稳步提高。两个龙头骨干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和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国家首批食品生产许可证和市场准入“QS”标志,“盛美”、“丹隆”面粉荣获全国放心面、河南省免检产品、河南省放心面、放心挂面、省优质产品、河南省知名商品等荣誉称号,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区,在偃师及周边地区粮油市场上享有崇高的美誉度,真正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放心粮油食品。

    目前,偃师粮食系统在全市16个乡镇设立了76个放心粮油经营部,从业人员229名,对他们提出明确的服务标准:“十点理念”和“五条工作戒律”,十点理念是: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行动快一点;办事早一点;效率高一点;说话柔一点;理由少一点;脾气小一点;胆子大一点;礼貌多一点。五条工作戒律是:一戒保管不当,商品霉变;二戒以次充好,失信于民;三戒缺斤少两,克扣群众;四戒官商作风,不讲效益;五戒态度粗暴,无礼待客。通过提供优质服务,收到明显成效。2005年供应放心粮油食品1189万公斤,改变了农村粮油市场小商贩经营、小作坊生产、小集市成交以及产品质量差、卫生条件差、假冒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的局面,真正把“放心粮油”进农村办成了政府满意、农民满意的民心工程。

    2005年12月20日,全省“放心粮油”进农村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偃师成功举办,国家粮食局领导、省局领导及全省18个地市的粮食系统领导莅临偃师,对偃师粮食系统的“放心粮油”进农村工作进行视察,并做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偃师取得的成绩。《粮油市场报》于2005年12月29日做了题为《放心粮油走进了偃师农村千家万户》的长篇通讯报道,在全省推广偃师的做法和经验。

    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契机,以妥善分流安置职工为前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手段,强化企业管理,开拓经营门路,一举扭转了连续10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

    粮食系统既肩负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使命,同时,作为政企合一的经营实体,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扭亏增盈为己任,走自主经营、自我稳步发展壮大的道路。

    在粮食市场风云变幻的情况下,偃师粮食系统始终把经济建设做为主线,把扭亏增盈做为奋斗目标,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根据上级有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要求,自2003年以来,偃师粮食系统结合实际,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制订了《偃师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制工作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在人员分流方面,经过两年艰苦细致扎实的工作,共分流754人,占原在册职工总人数991人的76%,其中,置换身份655人,“四退一保”99人,返聘上岗202人,转入失业保险机构、享受失业保险待遇453人,超额完成了省定人员分流任务。在人员分流过程中,偃师粮食系统自筹资金479.9万元,及时足额兑付经济补偿金,及时为全部分流人员办理人事档案、养老、失业、医疗、党团关系接续、转移手续,做到了“一人不漏、一分不欠”。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成立地方储备粮管理中心,对原16个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资产进行管理运作。原16个粮管所与地方储粮管理中心签订租赁经营协议,开展业务。企业改制面达100%。改制的方式方法得到上级核查组的肯定,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

    人员分流任务的完成,并不标志着改革改制的完全成功,把分流人员一推了之的做法也根本不是改革改制的目的。为了确保稳定,巩固改革改制成果,偃师粮食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局领导包片,科室包企业,企业领导包人的三级责任制,分类别分时期做好重点人的稳控工作,对企业军转干部重点落实经济待遇,对分流人员既让他们全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为他们办理人事档案、养老、医疗、党团关系接续转移手续,又积极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308件,分三批组织450名分流人员参加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目前,分流人员的社会化就业率已达80%以上。

    为了真正把分流人员安置到位,偃师粮食系统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创办经济实体。引资100万元对大口粮管所的面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已于2005年6月份正式投产,安排分流人员14名;引资500万元在缑氏粮管所新建一条日处理小麦120吨的面粉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期,将安置分流人员26名。这些工作的开展,既安置了分流人员,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动力,为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由于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没有发生集访、越级上访的不稳定现象,保持了粮食系统的大局稳定,进一步巩固了改革成果,实现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为粮食企业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稳定环境。

    企业改制到位后,偃师粮食系统又在强化企业管理、扭亏增盈工作方面下功夫,把推行费用目标管理做为工作突破口。首先,实行会计委派制,全系统的财务人员通过考试,统一选聘委任到各企业任职,加强跟踪考核,督促他们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充分发挥第一道关口的作用;其次,对吨粮油经营费用实行目标管理,每季通报各企业的吨粮油费用情况;对基层企业的燃修费、招待费、通讯费,根据业务情况实行定额管理,重点监控;各项费用开支实行送审制,一次性1000元以上的开支实行大宗开支报审制,有效控制了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推广“十自干”(清洁卫生亲自干;重点岗位亲自干;搬运物品亲自干;质量控制亲自干;市场拓展亲自干;产品开发亲自干;生产安全亲自干;思想教育亲自干;开源节流亲自干;原料把关亲自干)先进经验,收到明显实效,与去年同期相比,节支增效500万元,成为扭亏为盈的重要因素。2005年,偃师粮食系统实现利润29.54万元,同比减亏增盈1057万元,一举扭亏为盈,扭转了连续10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两代一换”工作的卓越成效,“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的有效开展,不仅为偃师粮食系统造就了一支训练有素、敢打敢拼、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还为偃师粮食企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