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江县粮食局长刘云发同志先进事迹

 

    刘云发同志于2001年8月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岗位调入龙江县粮食局任党委书记、局长。面对全县公认的滥摊子,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改善服务、提高效益”的整体工作思路,并将这一思路一以贯之坚持下来。在近五年来的工作中,他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廉洁奉公、开拓进取,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通过不懈努力,使得企业管理明显加强、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企业改革平稳进行、行风建设由后进变先进。龙江县粮食局先后获得2002—2005年全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2003年市级文明单位、2002—2005年全县先进党委、2004年齐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县行评先进单位,他本人也获得2003年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及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奖励。《黑龙江粮食》于2004年第3期刊发人物通讯介绍他的事迹,齐市粮食局党委于2005年10月 做出《向领导干部表率刘云发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他先进事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锐意改革、勇于攻坚克难,在企业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做出表率。

    刘云发同志担任粮食局长以来,顶住巨大压力,一手抓经营,一手抓改革,始终把思路和目标定位在抓改革、保稳定、促发展上,确保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

    1、扎扎实实的完成职工安置和企业改革任务,维护了安定稳定。

    在企业改革和职工安置工作中,他率领一班人三年迈出三大步。一是2002年,在购销企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集资金420万元,一次性对1998年下岗的1277名合同制职工全部发放了经济补偿金,彻底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消化了这个困扰全系统5年之久的不稳定因素。二是从2002年到2004年,县粮食局通过招商引资、产权出售、联营重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32户附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附营企业875名职工全部得到安置。三是2004年利用并轨政策并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安置了全系统应予解除劳动关系的2465名职工,到2005年底全系统“老人”问题全部解决。在处理安置“老人”过程中,他做了大量化解矛盾的工作,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粮食车队与粮食工程公司实行股份制重组;米业公司承债式出售给华龙集团后发展成全县最大的米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饲料公司招商引进哈尔滨金益公司到龙江落户;粮食职工医院成功的整体合并到县结防所等等。在处理职工上访问题上,他总是亲自接待、亲自处理,为了解决个别上访难题,他曾不只一次亲自到市上省有关部门咨询政策,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不懈努力,“老人”安置过程中上百起沉积的历史问题得到平稳解决,没有发生一起群体越级访事件,受到县委县政府多次高度肯定和赞扬。目前全系统反聘职工总数只有280人,并普遍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所有购销企业没有因为改革而停止经营,相反,经营效益越来越好。放开经营的两年中,职工工资照发,保险不欠,还偿还了300余万元债务,也涌现出了象盐业公司这样的在全省由后进变先进的企业典型。

    2、创新改革过渡时期的经营方式,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针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尚未结束的实际,为了搞活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他一是及时提出采取委托经营的管理模式定位,重新聘任了法人代表,并逐一签定《委托经营责任书》,对国有资产管理、企业稳定、政策法纪、经营目标、党风政风建设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保证了改革过度时期的队伍稳定和经营管理的有序进行。二是对过渡时期的经营引入风险机制,从领导到职工人人缴纳风险金,并实行目标管理、单独核算、专项考核,亏损正比承担风险,盈利正比分配奖金,真正把效益与收入挂起勾来,极大的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到目前两年实现毛利700万元。省局领导调研时对这一作法给予高度肯定,并以省局《情况反映》刊发全省。

    3、全力加强制度建设,改善管理,成效显着。

    他针对粮食收购、储存、销售重点工作环节,落实分环节核算,费用定额管理措施,并全力组织推进。同时从他上任之初就制定了严把经营管理的“六关”措施,即:把住粮食收购关、把住粮食销售关、把住资材购入关、把住基本建设关、把住劳动用工关、把住费用支出关。为严格把住“六关”,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费用成本明显降低,吨粮费用由2002年的75元/吨下降到2005年的40元/吨。购销企业债务也由2002年的7000万元减到2005年的2000万元。长期以来拖欠职工工资和保险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对县粮食局抓管理、增效益取得的成效,县人大曾专门组织调查,并将其做法和经验向全县通报,给予充分肯定。

    二、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和实践,在贯彻《条例》、履行部门职能方面做出表率。

    为切实承担《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的新职能,在他的倡导主持下县粮食局办了两件大事:一是争得政府支持,迅速地重组机关内设机构,组建了粮食市场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倡导与税务、工商、植检等部门联合办公,不仅方便了资质审验和统计管理,也强化了税费征缴,维护了正常的流通秩序,到目前已办理许可215户,占全齐市地区的五分之二。所有在铁路有发运业务的经营业户全部建立了统计台帐,纳入监管范围。同时粮食市场也成为全县的税收大户,年缴税可达600万元。二是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需要,积极推动建立龙江县白山粮食交易市场,并受政府委派担当项目负责人。市场征地25万平方米,可集中目前分散在县域内的40座烘干塔,该项目建成后,可集收购、烘干、储存、发运于一体,即方便农民销售,也方便业户经营,还可为将来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充当原料基地,对搞活龙江的粮食流通发挥重要作用。项目投资总额达3200万元。此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正在积极进行规化筹建,齐齐哈尔市政府也将其列为2006年重点督办项目。

    三、敢于碰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爱岗敬业方面做出表率。

    面对粮食系统诸多不正之风和违规违纪现象,他敢于坚持原则、态度坚决、果断处理,羸得了大家的一致赞誉。

    1、敢于碰硬,大胆处理违法违纪问题,彻底改变行风。

    为了维护粮食形象,保护国家、企业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他从粮食收购、销售、工程发包等易产生不正之风的环节入手,严厉查处各种违纪案件。几年来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共处理各种违纪案件案件10余起,该开除的开除,该免职的免职,受到处分的干部职工30余人,他也曾为此受到过人身威胁,不只一次的接到过恐吓电话,但都没能使他动摇。通过对违纪案件的查处,很杀了各种歪风,行业风气迅速好转,“双评”工作由原来连年落后,到2002年一跃进入先进行列,并连年保持至今,2004年成为全县唯一进入全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的部门,成为全县后进变先进的典型。

    2、知人善任,任人为贤,整顿和加强队伍建设。

    他接任时,多数企业班子职数过多,人浮于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大胆改革干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班子成员及主管会计实行内外联动,量化排榜考核办法,实行考核办法和结果公开,按分数排榜,末位淘汰,经过严格的考核,淘汰一批不称职的干部。同时,大胆启用群众认可、事业心强、能干事的人到领导岗位,他任职以来先后免去副主任以上干部25人,企业领导指数由原来的平均8人减少到5人,其中最典型的龙江粮库由原来12名班子成员一次性免去5人。在被免职人员中,即有他的同班同学,又有他的战友,但他一事同仁,不为所动。龙江粮食系统企业班子长期以来的臃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四、严于律已,无私奉献,在廉洁从政方面做出表率。

    几年来,刘云发同志时刻自警、自省、自励。他自觉廉洁从政,在涉及购销合同、物资采购等方面,坚持集体决策,阳光操作,按制度办事。几年来从没有擅自购进一宗资材,没有买卖过一笔人情粮,从没做过一件损害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事。这是他多次向全系统干部职工做出的一贯承诺,并且真正说到做到,为全系统干部职工所公认。他多次向局纪委上交别人企图打通关节讨债务,卖资材,买低价粮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所谓“好处费”。

    他处处关心同志,多次自掏腰包接济困难职工,在他的倡导下,局党委连续两年在系统内开展生产企业救助停产企业困难职工活动,受到救济的困难职工上百人,直到并轨结束职工全部得到安置为止。在全系统内营造了一个互助、友爱、和谐的人际环境。

    刘云发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思想和自己上不愧党、下不愧职工群众的诺言,成为齐市粮食系统领导干部学习表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