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毕可杰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毕可杰同志自2004年4月任鸡西市政府副秘书长兼粮食局局长以来,面对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前所未有挑战,冗员多、包袱重、矛盾大、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昂扬向上的斗志,勤政敬业的态度,务实勤奋的工作,带领全局广大干部职工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使鸡西市粮食工作在逆境中有了新的起色和发展。两年来,全市粮食系统已有12,967名职工置换了身份,5,6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分别占职工总数的92%和41.4%;清理审计“老帐”23亿元;消化“老粮”248万吨;引进民营企业15户,引进到位资金2.3亿元,盘活资产2.5亿元。

    一、学习刻苦,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两年来,毕可杰同志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法律知识及粮改有关政策文件,通过学习,使毕可杰同志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多变形势的能力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领导能力,他思想敏锐,勤于思考,工作有超前意识,善于把上级的政策创造性地运用到具体工作当中去,如在粮改工作方面,他创新思维,提出了很多超前的思想和工作方针,有效地推进了粮改工作;在粮食购销方面,他一方面抓服务三农,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方面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空间;在招商引资方面,他遵循“投资者是上帝,投资者满意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最高标准”的原则,走借石攻玉,借脑生财,借船出海之路,使多年闲置的资产得以盘活。毕可杰同志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粮改过程中,50年粮食计划经济积淀下来的历史矛盾显现出来,职工对此不理解,发生了几次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毕可杰同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大多数职工思想不通不改,领导班子认识不统一不改,不能保持稳定不改的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上访问题得到了解决,广大职工心悦诚服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二、率先垂范、带出一流的班子和干部职工队伍

    毕可杰同志常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是服务”,了解他的人都会被他那种无私无畏的品德,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科学民主的工作方法,钢直不阿的工作作风和关爱同志的热情所感动,毕可杰同志作为粮食局的行政一把手,对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时时处处想在前,做在前,想大事,识大体,顾大局,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地投入到粮食事业的改革发展工作之中,2004年8月以来,由于党委书记病休,毕可杰同志既抓经济工作,又抓党务工作,他提出“全力抓发展,重点抓改革,关键抓市场,突出抓招商”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他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调查研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每一项决策之前都经班子集体讨论,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保证决策科学。毕可杰同志平时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中央、省、市委有关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自己的家属、部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别人做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保证不做,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做官。近年来,毕可杰同志每天早来晚走,经常深入企业,与基层干部面对面地研究工作,谋划对策,他还经常带领基层领导外出跑项目、跑资金、跑车皮,为企业排忧解难。由于钢琴弹得好,工作摆部有条不紊,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全局上下都能同心同德,振奋精神,共同开创粮食发展的新局面。

    三、勤政务实,全身心投入到粮食事业发展之中

    面对粮食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粮食市场放开的新挑战,毕可杰同志知难而上,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粮食事业发展之中,使粮食企业改革进展顺利,收到了显着效果。

    1、负重奋进,锐意改革破难题。面对粮食企业的实际困难,毕可杰同志清醒地意识到,要破解粮食企业走出低谷这道难题,就必须从深化改革入手,刚一上任,他就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企业改革上来,潜心研究粮改政策和粮食发展形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症结,并亲自到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学习粮改的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鸡西市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方案》,并多次召开会议,讲清形势,讲透困难,讲准政策,讲明态度,讲到希望。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全市粮食系统展开。一是壮大骨干企业。对全市的28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除保留17户骨干企业外,其他21户放开经营。对保留的骨干企业,主要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民间资本进行集团化重组,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对放开企业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施股分制改造,使企业真正成为“四有”主体。二是搞活优势资产,让一些优势资产通过引资合作,引联挂靠等方式启动经营。金龙大厦分块租赁后,不仅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安置60多名下岗职工,人友集团将浸油厂、制药厂分块租赁,使企业多年闲置的资产得以盘活。三是加快产权退出。通过整体出售、资产变现,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对46户企业实施退出国有序列。市二粮库转让原挂面厂土了使用权,变现资金480万元全部用于安置职工;绿海广场西区地下商场以666万元出售给职工,313人全部变成股东;麻山粮食企业对兴办的酒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后,经济效益不断攀升,开发的苦瓜酒项目年利税实现500万元,四是回购债权。对资不抵债的企业,毕可杰同志多次与金融部门勾通,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以224万元成功回购了盐业公司的3,200万元的债权,金龙大厦以660万元回购了3004万元的债权,使企业轻装上阵。五是举全局之力安置老人。毕可杰同志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抓住国家加大解决“三老”问题力度的机遇,精心组织,积极工作,通过向上争取一块、企业自筹一块,销粮利润和变现资产融通一块等,筹集资金与12,967名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占原有职工16,179人的92%。并为这些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的接续。

    2、大购大销,活化经营增效益。做为粮食局长,毕可杰同志深知自己的责任。一方面联农户、一方面联消费者。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他把服务“三农”为宗旨,开拓市场为已任,广泛开展了大购大销业务,创出了购销两旺的佳绩。一是抢抓粮源,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改变守门待客、坐等坐收经营方式,组织人员深入农场,村屯搞订单收购,并搞好信息、售粮等社会化服务,积极为农民和其他粮食主体开展代收、代烘、代储、代加工业务。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使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产品的附加值。他提出了无工不富,要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靠品牌闯市场的思路,着力发展了一批粮食精深加工及转化项目,如“方便米饭”、米糠油深加工、“玉米精加工”等拉长了粮食加工的产业链条、提高了粮食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搞好销区的合作。一方面是走出去,开拓、巩固市场。让市政府搭台、在杭州召开粮食产销及项目推介会,签订20万吨的水稻销售合同,又回访北京粮食局,签订了地储粮和军粮10万吨。并以“黑龙江省金秋粮食购销洽谈会”为契机,与销区签订购销合同30多万吨。另一方面是引进来,建立粮食基地。引进杭州市政府投资2,300万元在密山建立粮食基地;鸡西一粮库与山西省粮食厅军粮处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每年6,000万吨的大米销售合同。绿都集团、兴达米业集团也分别与北京、河北等地军供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过毕可杰同志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与京、津、沪、浙江、云南、南京等30多个省、市建立了购销合作关系,在10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点,有效扩大了鸡西粮食市场占有份额,使鸡西粮食实现了当年购、当年销、每年都超额完成粮食购销任务。农民实现了增收,企业增加了效益。

    3、招商引资、盘活资产促发展。资产闲置是最大的浪费。为了盘活闲置资产,毕可杰同志广泛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通过亲属、战友、学友、荒友和互联网大力宣传鸡西粮食资源优势和粮食企业基础设施优势,提出了以资源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资产换资金的目标,通过租赁经营,整体出售,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吸引战略投资者到鸡投资兴业,使一批国有粮食企业焕发了生机,并为安置下岗职工找出了一条新路。金龙大厦引进哈尔滨客商租赁经营金龙宾馆,引进三连升集团经营鞋城,既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安置了100多名职工;鸡西人友集团通过网上招商,引进山东大自然集团租赁经营浸油厂,组建了鸡西绿然油脂公司,投资1.8亿元上了600T/D米糠油深化加工项目,公司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4亿元,创利税4000万元,可安置300人就业,人友集团还将金龙药业租赁给金鑫兽药公司,该公司投资2,400万元新上四条生产线,建成全省最大兽药生产企业;鸡西二粉厂与山东信中公司合作,信中公司投资2,100万元启动面粉生产,并投资400万元新建了日加工150吨大米的生产线,安置了200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虎林浸油厂一次性出售给山东先驱集团,搞米糠油加工;虎林卫星粮库与贵阳领先集团联营,生产方便米饭销往印度尼西亚,虎林粮库与哈尔滨华义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投资850万元,兴办了日处理鲜奶100吨的乳品加工厂。对这些引进的项目毕可杰同志将他们视为直属企业去看待和管理,政治上爱护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做到了亲情招商,真情安商,深情爱商,使他们体会到了组织的温暖,事业干的顺心,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心系群众,真心诚意为职工办事

    做为一名领导干部,毕可杰同志始终把维护职工利益放在心上,把党的温暖和关怀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认真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紧紧抓住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在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等工作中,他坚持阳光操作,规范运作,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1,680名困难职工纳入“低保”,为2024名职工办理了下岗创业优惠证,为512名符合“4050”职工争取了政府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为41名离休干部一次性缴纳了10年的医疗保险,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偿还了困难职工生活费、工资等1,548万元。同时,他还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就业门路,使5,600名下岗职工重新就业。他关心职工生活,经常为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下岗职工李恩利、赵凤明、郭长林想搞家庭养殖,但缺钱买饲料,毕可杰同志得知这一情况,迅速为他们解决了价值1万元的饲料,并联系卫生防役部门指导他们科学养殖。每逢重大节日,毕可杰同志都亲自走访慰问困难职工,老党员、老干部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

    几年来,毕可杰同志为粮食企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企业和职工群众办的实事、好事不胜枚举,工作政绩突出,群众威信高,使鸡西粮食企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局面,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给予了高度评价,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拥护和爱戴,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佳公仆”的光荣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