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创新 争做一流 ——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先进事迹材料 |
![]() |
我们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63年,1993年被命名为国家粮食储备库,是集粮食储备和经营为一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全库占地302亩,仓容量5亿斤,年经营量10亿斤,是河北省省管库中最大的粮库。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省、市、县粮食局的指导帮助下,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严格执行各项仓储管理制度,连续31年实现高标准“四无”粮库,4次被评为国家粮油保管工作先进单位,实现了连续19年无亏损,年年盈利上台阶,人均创利、人均经营量、吨经营量费用开支三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9年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由河北省最小的一个小粮站发展成河北省省管库中最大的粮库,培养了一种“敬业、争先、诚信、高效”的企业精神,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湛、勤勉敬业、作风务实的员工队伍,连年被评为国家和省部级先进企业,连续六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组团到我库参观学习,省粮食局两次发文在全省开展向柏乡粮库学习的活动,并多次组织省内的库站到我库参观学习,邢台市委市政府、邢台市粮食局、柏乡县委县政府、柏乡县粮食局也都做出了关于开展向柏乡粮库学习活动的决定。2001年,全国粮食工作会议提出“全国粮食系统学柏乡”。2002年,我库被党中央命名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集体,河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现场观摩会也在我库召开。2004年,我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5月,我库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6月,被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评为全国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10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管理创新,打造一支团结进取、务实高效的队伍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多年来,我们坚持无情的制度与有情的管理相结合,努力激发全体员工“想干、敢干、会干、巧干、实干、干好”的工作热情,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粮库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16章90条的岗位职责,对财务、人事、安全、设施、劳动纪律等方面提出具体规范,保证企业的高效有序运转。12章86条的《诚信经营守则》,对各个工作环节的道德规范做了明确规定,从而达到一言一行都有规有矩的目的。目前,遵守社会公德、尊老爱幼、尊重领导、讲实绩、比贡献在粮库蔚然成风;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是粮库员工牢记心中的“三不”原则。我们还根据粮库青年职工多的特点,对职工定期进行军训,强化职工的纪律观念。粮库员工每天坚持三点名,由值班主任布置讲评当日工作,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从而培养了一种坚决果断、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在严格制度规范的同时,我们实行有情管理,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培养人。在这方面,我们十分重视对职工在政治上关怀,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培养。每周三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政治学习,每周五进行业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业务技术考评,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我们与邢台经贸学校联合在粮库办起了职工中专班,对达不到中专程度的员工普及中专教育。我们还投资购买了彩电、录像机等娱乐设施,建起了职工活动室,并且每月为职工举行一次集体生日晚会,送一个生日蛋糕,送一份生日礼物,点一首生日祝福歌,让职工在粮库感受到家的温暖。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中层以上干部必须关心爱护职工。遇到职工生病住院、婚丧嫁娶,不论多忙,粮库领导都亲自走访、慰问,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这些事情虽小,但温暖了职工的心,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甘于奉献的热情。去年春节期间,正好赶上我们集中接收进口小麦。大年三十,一列满载进口小麦的专列到了,我们全体员工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接收工作中。到了三十晚上,当人们守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欢度良宵的时候,我们的员工还在发货、接货。当我们卸完专列、清扫完现场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年初一、初二,我们又接收了一个专列。整个放假期间,我们共接收了三列进口小麦,都是及时卸车,及时入库,没有一个员工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要求。特别是8名新婚青年也没回家过年,领导特殊安排他们回家过年,他们都坚持不回去,始终坚守在卸粮岗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粮库人的风采。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严格的制度,注重的是外在约束,而有情管理,注重的是内在激励,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以人为本,才能强化精神动力,从而焕发企业活力。 二、坚持理念创新,营造一种诚实守信、力求和谐的企业文化 “经商如做人,诚信为本”是我们一直信奉的经营之道。在市场经营中,我们以诚为本,坚持诚信经营,把诚信融入业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赢得了客户,开拓了市场,创出了效益。 第一,对老百姓讲诚信。在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的大多是商品粮,卖粮有七怕:一怕压级,二怕压价,三怕压秤,四怕拒收,五怕打白条,六怕乱扣水,七怕乱扣杂。七怕集中到一点,就是担心粮库算计农民。这么多年来,我们柏乡粮库从没有跟农民耍过心眼。柏乡县周边9个县的农民,跑几十里路、跑上百里路,把粮食卖到我们柏乡粮库,舍近求远,图什么?图的就是服务好,一手粮一手钱。农民来卖粮,何时来何时收,员工还帮着卸车、帮着上垛,遇到雨天或者特殊情况,农民回不了家,我们粮库管吃管住,而且从来不给农民打白条。老百姓把我们粮库叫做:“放心粮库”、 “诚信粮库”、“满意粮库”。 第二,对客户讲诚信。不欺、不瞒、不糊弄,注重粮食质量,讲究货真价实,重合同、守信用。我们制订了12章86条的《诚信经营守则》,实行客户回访制度,坚持靠诚信去展示企业,去赢得客户。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对工作处处严要求、高标准。我们一直坚持做到:凡是销售的粮食,都过两次筛再装包,坚决做到“五不销”,即:超水杂不销,虫粮不销,质量次不销,破包漏袋不销,不符合合同要求的不销;国家规定,发运粮食时,麻袋缝口9-11针,我们坚持缝11针以上,贵重品种迂回缝24针。仅这几项,每车皮粮食就要增加几百元的费用,但我们始终把这些做法作为企业讲信誉的根本,长期坚持。有一次,我们与四川一家客户,谈妥了一笔1500吨的玉米生意。合同刚签订,广州来了一家客户,张口就要2000吨,出的价钱比四川每公斤高6分钱。数量大,价钱高,的确很有诱惑力。恰好当时玉米库存不多,有人主张,先把卖给四川的玉米转手给广州,与四川签订的合同,推迟一段再履行,这样就可以多赚9万块钱。9万块确实不少,但9万块钱坏了粮库的名声,不守信用、不合商道、不合情理的事,给个金山也不能干。我们如期把货发到四川。后来四川那家客户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到处宣传柏乡粮库讲信用。高质量、好信誉为我们带来大市场,如今,我们年经营粮食10亿多斤,所有外销的粮食全部预付款。在业务往来中,我们没有欠过别人一分钱,别人也没有欠过我们一分钱,更没有出现过一笔三角债务,全部货款两清。 第三,对银行讲诚信。我们粮库是金融系统连续多年的AAA信用企业,用多少钱,农发行贷给多少,而且不用抵押、不用担保,遇到特殊情况,农发行还亲自押运,送款到门,大大支持了我们的经营,真正做到了银企互动、实现双赢。我们诚信经营的事迹,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都做过多次报道。2002年6月,省政府在我库召开了全省服务行业现场观摩会。 总结这么多年诚信经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诚信是合作的根基,是联合的纽带,诚信是打开市场的通行证,更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谁拥有了信誉和名牌,谁就拥有了客户,赢得了市场。 三、坚持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经营量的不断扩大,旧的仓储技术、老的保管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需求。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储粮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共试验完成了十五项科学储粮新技术,其中两项填补国内空白,三项填补省内空白,十项在省市县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粮食局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实现仓储管理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是花了六年时间,积累了六万多个数据,精心绘制而成的。它用坐标法,把气候和粮情变化规律,直观地标示出来,指明了一年中各个时期保粮的措施与重点,并附有一万多字的说明书,储粮工作,每天该干什么,该怎么干,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被誉为科学储粮的词典,对实行绿色储粮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填补了国内空白。200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积极开展高水分玉米利用通风垛储存的技术研究。根据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采取不同的整理、标包、码垛形式,适时地通风苫盖,摸索试验完成了“高水分玉米利用通风垛自然降水技术”,不用晾晒,不用烘干,既节省费用,又达到了玉米降水、保鲜、保质的目的。2005年,我们又研制成功了“清杂去污吸龙”,这种设备不仅清杂效果好,有利于安全储粮,而且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粮食损耗,受到了国家粮食局有关专家的好评。 我们每年经营10亿多斤粮食,所储粮食全部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检测等高新保粮技术,科保率达100%,正在努力向现代化仓储管理迈进。 业无止境。开拓创新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基础,争做一流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推动粮食流通体制和粮食企业改革,为国家粮食事业再立新功。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