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粮食科技工作总结 福建省粮食局 |
一、主要成效 “十五”期间,我省粮食科技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及国家、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发展战略,结合海峡西岸建设,以建设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推动粮食企业发展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开展行业技术攻关,推广新设备(装备)、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成效。一是行业技术攻关计划顺利完成。二是粮油工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储粮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四是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五是科技进步带动企业效益提高。 二、主要做法 “十五”期间,我省粮食科技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1、搭建转化平台,开展技术攻关。一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二是组织行业科技攻关。 2、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具体抓了“四项”工作:一抓技术改造。二抓技术升级。三抓产学研联合,一是搭建平台,促进合作。二是产研结合,共同开发。四抓科学保粮,一是根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储备粮布局的调整,新建库采用了先进储粮设备,提高了储粮科技含量,已建成的省级粮食储备库全部采用环流薰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杀虫效果。二是开展市、县级中心库建设和改造,进一步改善储粮条件,推广使用电子测温和粮情分析系统。 3、加快信息化建设,带动管理升级。一是粮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根据“数字福建”建设规划,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信息化建设。二是粮食批发市场信息化建设。结合海峡西岸粮食市场体系建设,我省以“提升功能、市场升级”为目标,加大粮食批发市场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4、以科技为引领,提高检测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水平,构建符合粮食市场化要求的粮食质量检测体系,为粮食生产流通服务、为粮食质量安全服务,“十五”期间,我省继续抓好粮食质量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三级粮油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 5、积极转变职能,开展科技服务。一是依托省粮油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介绍国外粮油科技信息、科研成果、先进技术,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二是发挥省级科研机构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是以省级科研机构为载体,联合高等院校,举办粮油食品科学技术讲座,交流科技成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四是充分发挥粮油质量检测机构的作用,为粮食生产、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行业技术储备。二是粮食科技队伍萎缩,缺乏高级科技人才。三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四是粮食转化率较低,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四、“十一五”工作意见 “十一五”期间,我省粮食科技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本省条件和实际情况,以增强粮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环保、节约、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体系,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具体工作措施一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二是实施行业科技攻关,解决共性技术难题,三是推广先进技术设备,改造粮食传统产业,四是完善科研转化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五是建设行业创新体系,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