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十五”粮食科技工作总结

黑龙江省粮食局

    一、“十五”全省粮食科技工作简要回顾

    (一)转变职能,粮食科技工作服从服务于市场化改革。2001年以来,我省粮食科技工作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切实将职能由抓具体科技研发项目转到了对粮食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二)积极参与编制各专项规划。2004—2005年在国家粮食局指导下,结合我省实际编制了《黑龙江省粮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粮食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

    (三)搭建粮油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平台。为了适应粮食购销化市场化的新形势,我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食科技工作指导和服务新途径。

    (四)集中力量抓大项目的课题攻关、新成果推广和产业化。一是“利用膜技术提取大豆活性因子”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二是我省承担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三是自主研发了粮食通风干燥技术与设备。四是研发推广适用型粮食储存简易仓。五是承担了3项国家粮食局软课题项目,经过相关处室反复调研论证,完成所承担的课题,有2项获国家粮食局奖励。

    (五)强化了信息化建设。2001年8月省政府决定以黑龙江粮油中心批发市场为依托,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性、重点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在全省范围内对粮食购、销、调、存的台帐进行微机动性管理。将黑龙江粮油中心批发市场扩建和全省粮食交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一体,即:建立政务信息网、粮食业务管理资源网、粮油商品交易网和信息数据质的“三网一库”工程。同时,我省还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内容,规划了全省粮食交流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

    (六)建立了人才库和项目库。为了加强科技管理推动招商引资,我们注重项目库和人才库的建设。依托工程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各技术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科研带头人为基础,集聚了17个技术支撑单位各专业学科技术专家51名,按各位专家擅长专业学科、科研学术成果等分别建档,录入人才库。

    (七)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近几年,我们每年都开展粮食工作“三下乡”活动。即送信息下乡、送购粮客户下乡、送科技下乡。

    “十五”期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各方面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粮食科技工作指导和服务工作力度不够,二是对粮食科技在促进粮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认识不足,粮食科技在粮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够高。三是科技投入不够。

    二、下步工作规划

    (一)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国粮发[2006]63号)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相关内容,加大粮食科技工作力度。

    (二)继续抓好大课题和大项目推进。一是抓好科研所所属黑龙江双河大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发改委“利用膜技术提取大豆活性因子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推进和项目延伸开发工作。二是做好“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东北平原玉米产区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完善,总结,推广工作。

    (三)建设好粮食科技工作指导平台。整合现有科技管理、基础设施、人才项目等资源,打造新型的,适应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要求的粮食科技管理工作平台。

    (四)继续开展好粮食科技攻关研发等工作。结合大项目建设和粮食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需要,将一些粮油科技“十一五”战略性研发课题重点落实在10大粮食产业化集团和省级粮食龙头企业,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我省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