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粮食科技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设想

贵州省粮食局

    “十五”期间,我省粮食科技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省粮油科研所为主要载体,充分结合我省粮食生产流通实际,进一步加大投入,针对安全储粮、粮油产品检验检测、粮油精深加工等环节进行重点攻关,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行业发展需求,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粮食监测预警水平,提升粮食资源利用率,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作用。“十五”期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提高粮食科技工作对行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粮食科技是粮食行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十五”期间,我局以提高粮食科技对行业发展的服务为重心,大力开展粮食科技工作:一是为全省粮油加工技术改造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技术指导和专项投入,提升了全省粮油工业加工能力和工艺水平;二是加快了全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装备,加快了基层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单位建设,全面提升了我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功能,为确保全省粮油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三是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提高了先进技术在粮食储备等宏观调控重要环节的应用,确保了粮食安全;四是加强了科技自主研发,加快了行业先进技术在我省范围内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二、加强粮食质检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十五”期间,我局进一步加大了以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重点的粮油食品安全检测点建设。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是我省最具规模和资质的粮油食品质量专业检验机构,在粮油产品质量检验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条件,“十五”期间,我局加大了经费投入,对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扩充等给予了重点扶持,不断完善其功能设施,通过努力,该中心的检测水平已达到国内中上游水平,仅2005年,该中心就检测完成1436个样(发证检验75个样,委托检验36个样,检测111个样,省储40个样,中储201个样,市技监抽检55个样,零星样品837个,其它检测项目81个),为加强对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维持正常市场经济秩序,让人民吃上“放心粮油”,提供了一个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测平台。

    三、加强网络信息建设,不断提高我省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

    提高我省粮粮食行业信息化水平,是促进粮食行业实现资源共享、优质高效发展的有效载体。为适应粮食信息化这一发展趋势,我局加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于2003年并建设开通了“贵州粮油网”(www.gzslyw.com.cn),该网站现已拥有省内多家会员企业,该网站的建立,使省内大量的中、小型粮企可以借助“贵州粮油网”进行信息交流,方便企业获取信息、宣传形象,为企业搭建了一个信息平台。此外,我局还建立了贵州省粮食局办公网(内网),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贵州省粮食局网站(外网:www.gzgrain.gov.cn),为外界了解我省粮食工作新动向提供了窗口。

    四、以科研课题带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十五”期间,由省粮科所承担并完成了7项省级科研课题项目,其中有代表性的项目有:“glc粮仓粮情检测系统”、“营养配制米项目”、“粮油平台建设项目”、“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平台建设”、“粮食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研究”等,完成数量超过了 “十五”以前课题项目的总和。同时,根据国家粮食局确定的粮食储藏工作四项基本新技术(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机械通风),我局认真结合我省储粮实际组织了系列科研工作,使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的粮食储藏技术在全省范围内得以逐步推广应用,促进了我省粮食储藏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项目示范,搞试点等有效形势,有力地提升了省粮科所等科研单位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活了科研人员的科研热情,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局关于“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粮展〔2006〕63号)以及《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黔府发〔2006〕25 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粮食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粮食科技工作对粮食宏观调控的促进作用,为加快粮油工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为更好地参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粮食科技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做好粮食科技工作的基础,为确保粮食科技工作持续快速发展,我局对粮食科技领导小组进一步进行了充实调整,由相关处室主抓,各成员单位共同抓好粮食科技工作。同时,要求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科技工作,为粮食科技工作组织保障。并将于近期下发《贵州省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对“十一五”期间全省粮食科技发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和要求。

    (二)依托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全省粮食监测信息系统平台

    利用“贵州粮油网”等我省粮食系统已开通的网络资源,根据粮食宏观管理的需要,建立反映快速、覆盖全面、预报准确的粮油市场信息监测与预警体系。依照粮食信息网络建设标准和网络安全标准,实行分级监测和布点监测相结合,实现定期进行的中长期预测与特殊时期预警工作的有机结合、全面监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市场波动提前发出预警报告。建立完善后的全省粮食信息系统要在功能上上联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下接由各县(市、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批发市场、骨干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所构成的基础资料监测点。要通过信息系统综合收集各类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按时向全国粮油市场监测中心报告。

    (三)完善省粮油质检中心功能设施,带动全省粮油质检水平提升

    重点巩固和完善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和功能设备,继续夯实基层粮油质量检验检测单位各项基础,形成以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全省粮油质检工作整体发展的格局。在充分利用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水电气、通风、实验台、药品柜、“三废”处理设备、温湿控制设备、实验室布局等方面条件,力争达到或接近国内标准。按照先进、可靠和与国际接轨的原则,更新配置部份粮油检测仪器设备,如等离子光谱、气质联用仪、近红外分析仪、转基因检测仪等,并使其具备检测营养指标、国标规定的卫生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能力。努力促使省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通过国家实验室认证,使我省粮油产品质检中心能与国内外实验室接轨互认。

    (四)提高粮食科技工作服务“三农”的能力

    继续做好对种粮农民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围绕农民在粮食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技帮扶,推广先进储粮方法,改变我省农村传统落后的储粮方式。加大粮食科技工作对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促进作用,加快高新技术在粮食产、加、销等产业化链条中的应用,以先进科技引领粮食产业化经营发展。针对城乡居民一日三餐,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提高粮油食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使粮油食品符合相关营养卫生标准,确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

    (五)为粮食宏观调控提供技术保障

    结合国家对粮库建设的相关技术要求,加快储粮新技术推广应用和设备更新换代工作,为粮情监测系统、机械通风、配置环流熏蒸等重点环节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建立储粮微机管理系统,使我省的国家(省)储备粮库储粮能力更强,配套更完善,确保全省粮食储备安全。做好粮食应急体系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对粮食应急加工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技术支持,帮助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做好设备维护和设备检修,指导企业作好新设备、新技术的操作使用,确保特殊时期的粮食供应,维护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六)进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推动全省粮食科技工作发展

    根据我省现有粮食科技水平和资源特点,规划实施能带动我省粮食生产和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科研项目,积极向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联合高校和其他科研院所进行项目研究和开发,针对本省特有的粮食资源,加大研发力度。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开发,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科技对行业的贡献率,推动我省粮食科技工作整体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