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情况的总结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

    一、企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北大荒米业有限公司是按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要求组建的国有控股企业,是北大荒农业股份控股从事专业米制品及深加工产品的子公司,是集产加销、科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1亿元人民币,下辖5个分公司、31个制米厂、8个控股子公司。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依托生态、规模、品牌优势,秉承“奉献绿色精品,关爱生命家园”经营理念,建立创新型企业,精心打造世界级米业绿色航母。先后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首批产品质量免于监督检查企业,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及HACCP国际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企业。公司生产的“北大荒”系列品牌大米已通过QS市场准入许可,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287人,其中技术人员384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108人。

    北大荒米业拥有日本佐竹、瑞士布勒微电脑控制精米生产线50条,年加工水稻能力262万吨,生产精制米170万吨;拥有优质稻谷种植基地1100万亩,拥有日本JAS、中国OFDC有机食品基地50万亩。北大荒米业产品在市场占有率、出口率、品牌知名度居国内同行业前列,是中国最大的米业公司。目前,公司产品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哈尔滨等重点城市进入超市率达80%,并逐步开展终端的配送业务。产品已远销到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公司资产总额29.19亿元、固定资产总额7.1亿元、营业收入17.5亿元、出口创汇1.5亿元、上缴税金51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229万元。

    二、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

    北大荒米业成立初确立了水稻全利用的科技发展方向,成立了科技发展公司,制定科技发展规划,专门从事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新产品研发、市场调研、战略合作及产业化运作等工作,公司从事技术研发的科技人员3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大学学历29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6人。采取多种方式获得新技术,首先利用现有技术力量,进行自主研发,主要方向为大米生产线、稻壳发电、稻壳低温烘干的技术改造、技术升级和生产工艺的优化试验等。第二是与科研机构、大学联合开发,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郑州工程学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建立了五个研发基地,建立“产学研”联盟。在品种繁育、产业规划、衍生品开发、产品监测、绿色及有机食品应用技术等方面,实行全方位合作。第三是在市场上购买现有成型的新技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购成型的新技术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成本,减少研发周期,抢占市场先机。第四是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北大荒米业采用几种不同的技术创新方式,目前比重最大的是引进和采购现成技术和设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北大荒米业坚持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子。首先确认产品的发展机会,由公司研发人员收集、整理有关的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形成新技术报告,上报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进行讨论,决定是否立题。立题的项目指定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项目深入调研,研究市场情况、技术难度、投资收益等,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董事会进行研究。通过的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实施“课题制”,设立课题负责人。对科技人员实行“课题制”激励机制,建立科技人员重奖机制,使科技人员贡献、绩效与其收入挂钩。同时,为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鼓励员工参与小革新、小改进、小窍门、小发明的“四小”活动。2002年至2005年用于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达到30000万元,国家和上级部门投入653万元,其余企业自筹。

    (一)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取得的主要成果

    1.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示范项目

    与重点院校合作承担了科技部国家级研究课题《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综合示范项目》,公司提供了资金、实验基地等。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公司科技队伍素质也得到的飞速提升。

    2.绿色有机食品基地项目

    公司依托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兴农、加强水稻产业链接、直接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建立专门的原料基地等策略。建设拥有优质绿色水稻种植基地1100万亩,其中日本JAS、中国OFDC有机食品基地50万亩。实现了对全省优质原料收购的绝对掌控。

    3.方便米饭项目

    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2005年,公司启动了方便米饭项目,方便米饭项目是引进领先集团资金和核心技术,与领先集团合作建设,总投资5360万元,北大荒米业持股70%,年产4500万盒,产量4000吨,项目建成后年增销售收入2.1亿元。

    4.30万吨稻谷精深综合加工项目

    30万吨稻谷精深综合加工项目是包括了糙米、精米、强化营养米加工,稻壳发电,米糠油加工及米糠营养素等内容,总投资2.27亿元,年增销售收入6亿元。该项目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项目采用了国际上顶尖的加工技术、自控技术、设备,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体综合性稻谷深加工工厂。其水稻年加工能力目前居世界首位。目前已完成调试,日加工大米600吨。该园区生产的米糠油系列产品,加工工艺、产品品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后续项目年底前全部完工,项目建成后,公司掌控和使用关键技术的能力大大提高。

    5.稻壳发电项目

    公司成立后,先后投资和引资3000多万元,引进9套稻壳发电机组,经过技术人员的技术攻关、完善,采用裂解除焦等高新技术。公司所有发电厂现已达到连续、稳定的发电状态.公司稻壳发电厂总装机容量已达到6000kw/h,年发电量达到800万千瓦时,年消耗稻壳约为5万吨,发电成本约为0.32元/度。年创效益为500万元。供电量达到公司总用电量的25%。而公司现在平均如果制米厂全部使用稻壳发电,每年可以节约2000余万元的电费。根据结构和布局调整需要,公司逐步为下属制米厂配套稻壳发电机组,降低生产成本。

    6.原粮烘干项目及稻壳锅炉改造项目

    2003年起,先后投资5500万元,建设有31座日烘干能力为300吨/日的原粮烘干生产线,2座日烘干能力为500吨/日的原粮烘干生产线,将收购的大水分原粮烘干到安全水分,确保了粮食收储安全。为降低成本,解决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黄色污染和重大安全隐患等社会问题。经过公司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采用低压强风沸腾、层燃结焦炭化破拱助燃技术,使33座水稻烘干塔燃料全部使用稻壳,使公司年减少排污费和稻壳运费270万元、年节省标准煤4.5万吨,年节约燃料费用1440多万元、年处理消耗稻壳能力可达23万吨、年增加效益1470万元。自主创新的助燃新技术使公司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大米加工过程技术改造

    公司成立后,先后投资7000万元,对制米厂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善了加工工艺。其中:糙米加湿调质新工艺,投资22.4万元,实行“群口仓底,平行下料,变频调速,振排无级定量出料”的技术改造设计方案。经黑龙江省科技技术情报中心微机联网检索,此技术在国内制米行业尚属首次应用,属国家级新技术,有创新性,目前正在申请“国家专利技术”。这项改造技术已在31个制米厂完成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和验收工作。技术改造完成后,大米品质有了明显改善,水稻出品率提高0.5%,仅此一项,年增加收益131万元。增加大米二次加湿抛光设备,通过配米工艺稳定产品质量,对色选机进行升级改造,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瑞士布勒色选机、日本安西色选机,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明显改善产品精度,使总体加工水平在国内处于先进地位。

    8.信息化项目

    北大荒米业投入430万元,应用K3及ERP应用系统,自主开发了公司的闭环管理系统和原粮收购系统。2004年公司获得中国信息化500强,并获得了ERP应用奖。2005年在中国信息化大会上荣获信息化影响中国竞争力百强。2005年通过黑龙江省企业信息化项目验收并荣获优秀项目。通过信息化实施,使公司的工作流程透明化,运作标准化,执行科学化。

    (二)正在研发的项目

    1.淀粉糖、蛋白粉项目

    本项目是利用公司的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如碎米、未熟粒、白糠、异色粒等副产品,通过粉碎、糖化、提纯等工艺制成淀粉糖和高纯度的蛋白粉。本项目已经考察完毕,现开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预计投资1.5亿元,年产值3.5亿元,投资回报率为21.1%。

    2.发芽糙米项目

    本产品使用糙米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芽,发芽的糙米具有比大米各高的营养成分,比糙米更好的口感。目前,公司在研发中心已完成实验室实验和中试放大实验,项目投资500万元,年产1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投资回报率25%。

    3.米糠膨化粉

    本项目使用米糠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米糠粕,采取高温挤压技术,使米糠产生化学和机械变化,营养物质和口感得到改善,可以作为馒头、面包替代粉。项目投资210万元,年产值1000万元,投资回报率15%。

    4.新式方便米饭项目

    不同于公司现有α方便米饭技术,是韩国最大的食品公司希杰公司最新产品,目前正在洽谈过程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