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科技工作总结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作为国有大型粮油食品企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粮油产品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科研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

    一、“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及成果

    “十五”期间,中粮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等一系列的运作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在油脂加工方面,配合政府研发和推广符合中国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强化维A油。2002年,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合作,在“福临门“食用油生产基地共同投入几千万元,开发出“强化维A色拉油”, 2003年,考虑到不同地域消费者需求特点的不同,又研发并推出了“维A花生油”。目前,福临门强化维A油在消费者心目中已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在大米加工方面,2004年,与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国际健康适宜组织合作,开发营养粒工艺,成功对大米进行营养强化,这一技术在我国大米营养强化过程中是一重要的科技攻关成果。该技术的工艺特点是将碎米进一步粉碎后加入高浓度的营养素加压重新成型,制成类似于普通大米的“营养粒”,然后将这些含高浓度营养素的“营养粒” 视加入营养素的浓度按1:50或1:100的比例与普通大米均匀混合,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营养强化大米,克服了以前被强化的营养元素在淘米、煮饭等过程中丢失、变性等技术难题。

    在玉米深加工方面,“十五”期间,分别在1.由玉米淀粉向糊精、高麦芽糖、果糖、结晶糖方向的产品研发;2.纤维素酒精技术研发;3.利用酒精生产乙烯;4.利用酒精生产副产物二氧化碳,可降解的碳酸树脂;5.食品应用的变性淀粉产品的开发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6年刚刚并入中粮集团的中谷集团公司在十五期间也开展了大量的科技攻关活动,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及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73项,完成了食品专用粉工艺与设备成套工程研究、植物油精制智能化装备的研究开发、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产地糙米制取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我国粮食储备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保质通风储粮技术等重点科技项目36项和磷化氢抗性对策技术研究等国际合作项目2项;散粮储运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植物油精制智能化装备的研究开发、优质稻产后精加工及保鲜技术装备研究开发、二氧化碳气调储粮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等6项成果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省部级)进步二等奖,谷物脂肪酸值测定仪、浅圆仓流化出仓技术等9项成果获中国粮油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粮库建设标准图获得国家金奖、大连北良项目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银奖、金键米业工程设计获得国家优秀设计铜奖。移动式螺旋清仓机、布粮器、自动卸料电子汽车衡、粮食深层扦样器、施药调质机、稻谷脂肪酸值测定仪等11项新技术、新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正在行业中推广应用。

    另外,中谷公司的科技人员还对粮食行业的国标、行标进行了制定、修订工作,完成了《玉米油》GB19111-2003、《米糠油》GB19112-2003、《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等31项国标和《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1201-2002、《粮情测控系统》LS/T1203-2002等9项行标。并负责编辑出版发行《中国油脂》、《粮食与饲料工业》等6种粮食行业专业学术的权威性刊物。对粮食行业标准化、信息交流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十五”期间,中粮集团还十分重视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农业、食品高校(如中国农大、新疆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武汉粮食学院、郑州粮食学院)建立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的科研机构,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难题选择攻关课题,进行研究和技术创新。2003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投资7000多万元,成立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研发中心;2004年,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成立“食品深加工研发中心”和“福临门联合研究所”,每年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油脂深加工项目和烘焙项目的技术创新。通过对中、长、短期研究开发项目的合理安排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开发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给消费者最丰厚的回报、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注重技术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摸索,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在现有科技人员的基础上,坚持引进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相结合,制定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科技人员的培训,定期选派科技人员出去进修、培训,使科技人员的知识得以更新和提高。提高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科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安心地进行技术开发和研究。目前,中粮集团已在主导产品、名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上都拥有了自主的开发技术与能力。

    二、“十一五”期间国家赋予我们更艰巨的科技创新任务

    “十一五”期间,国家的粮食与食品工作会得到更大的重视,中粮集团把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作为企业的愿景和使命,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围绕人类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及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从整体来看中粮集团的科学技术力量已具有相当的实力,但研发技术资源以及相关的市场开发、技术人才都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下属生产实体内,主要是针对各自业务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技术维护等,还未形成合力,在集团公司的层面上刚刚筹建相应的管理部门,缺乏对整体研发技术的管理体制,还未建立一整套的研究开发模式,对下属企业的研发支持、协调管理、有效指导的力量还相对薄弱。因此制定并完善符合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的研发战略,建立起一支高度专业化的研发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完善中粮集团公司研发管理体系成为紧迫而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确定好的研发方向,努力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推动中粮集团产业升级,产品创新,使研发成为集团具有可持续盈利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遵照国家科技大会的精神,中粮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提倡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设想,秉承“诚信、团队、专业、创新”的企业精神,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积极建设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型文化、储备创新型人才、完备创新型基础条件,努力提高集团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世界级粮油食品加工技术水平。我们将致力于提高粮油加工行业的生产技术,提高我国食品生产水平,为社会奉献更多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当好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创新的“先行者”,带动中国粮油食品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