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粮食科技工作汇报

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

    一、企业基本情况

    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是隶属于天津市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科技型企业(原隶属于天津市粮食局名称为天津市粮油科学研究所)。目前全院共有职工42人,科技人员21人,占职工总数的50%。其中高级工程师11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学科分类主要是以粮油机械产品、电子技术和食品工程、建筑设计为主。

    我院现有固定资产980万元,平均年产值456万元。

    管理体制目前为院长负责制,按照天津市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的总体安排,我院已拟定体制改革方案,并于2006年实施,将企业全面转制为股份所有制。

    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粮食系统各储粮及面粉、油脂、大米加工单位。为了抢占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市场需求,近年来我们也不断探索将企业的服务方向和服务对象,由传统的粮食行业逐步向全社会延伸,积极开展跨行业经营,并收到初步效果。

    “十五”期间对于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来说,既是最困难又是充满艰辛与奋斗取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时期。2000年7月我院在天津市科研院所整体改制中与全市的72家科研院所一起由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没有了财政补贴。为享受事业单位的退休政策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搭乘这一末班车办理了提前退休,使我院一下子从资金支持和人才保障两方面陷入了困境。2002年经济效益较好的粮食质检中心又从我院划走,使企业唯一的优良资产和支柱部门从粮油科学设计院分离出去。资金、人员和部门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使企业的困境进一步加剧。在接踵而来的困难面前,粮油科学设计院的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没有消沉、没有气馁,而是积极转变观念,坚定信心,奋发努力,背水一战,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勇闯市场寻求发展,经过三年努力,在“十五”期间的后半程,我们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基本上稳住了阵脚,各项工作有了较大发展,企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职工收入也连续三年递增12%以上。

    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行业特点突出,业态自成体系,从建筑工程设计到粮仓机械、大型平房仓密闭门窗制造安装,从计算机测控系统研制推广,到机械通风、环硫熏蒸的实施等,能够为粮食企业提供全程服务。其专业技术特点也比较突出,我院研究推广的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技术不断进步,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天津地区的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已成为天津地区粮情监测的技术中枢。

    在生产经营服务中,我们坚持诚信为本,尊重科学,满意用户的理念,每年各类生产经营合同都在30份左右,一直保持了100%的履约率,企业口碑较好。

    二、 科技项目执行管理情况

    1.科技项目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我院围绕着为市场服务,为粮食企业服务,为科学保粮服务这个中心,共安排落实了六个科技项目。

    机械类:有粮仓机械化组合通风系统、便携式出粮机、大型平房仓保温密闭门窗。

    电子类:有LK—2000粮情测控系统和全数字化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

    保健食品类:有大豆卵磷脂、小麦胚芽油系列产品。

    立项开发在研项目:

    (1)有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准备将电子技术应用于设施农业,此项目计划在2007年5月前完成。

    (2)调质通风组合系统,为改善仓储粮食品质进行研究,计划也是2007年5月前出成果。

    2.科技投入和资金使用情况

    以上科研项目均为我院自主开发。在科研项目立项后,我们均成立专门的课题小组,课题组组长都由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担任,每个课题都有一名院长或副院长主管抓进度,保证研究工作的全面落实。

    在资金安排上,克服转制企业资金相当匮乏的困难,先后对以上六个项目投入资金160多万元,其中有四项在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论证后还取得了天津市科委的部分资金支持。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先后获得2003年天津市优秀科技成果奖和2004天津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优秀奖。

    “十五”期间,我们紧紧抓住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这一关键环节,在每一个项目研制的同时就积极与有关单位洽谈,将项目的中心技术、项目创新点和项目发展前景做广泛宣传。通过努力,我们的技术成果基本都得到了转化推广,如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投入市场后便占据了天津市近95%的市场份额,特别是2002年以后的新建仓100%使用了我院的这套测控系统。仅02-05年4年间,营销规模就达到了1000万元,利润近300万元,可靠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在天津市粮食系统享有良好的声誉。最近我们又新研制成功全数字型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目前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也为今后各储粮单位实现管理升级创造了条件。

    3.项目管理

    为强化项目管理,我院成立了机电研究室,明确以高级工程师何瑞明院长为粮仓机械设计的学科带头人;高级工程师张玉泉副院长为计算机工程的学科带头人;高级工程师曹慧为建筑工程设计学科带头人;高级工程师安稳为食品工程的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又有3—4名高、中级工程师参加,初步形成了我院的科技工作组织体系。

    在项目运作上,我们采取引进与软引进相结合,立足自我和借助外脑相结合,绝大多数项目是独立完成的,副院长张玉泉是我们在“九五”后引进的科技专业人员,由于他的引进,使我院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的技术与推广应用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 科技成果情况

    科技成果的产出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我们受益匪浅,从中体会到转制前的科研单位和转制后的科研企业从指导思想、科研实施到科研成果的转化上都有着许多的截然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把握科技发展方向。要广泛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将先进的或比较先进的技术推向企业,用先进的科技成果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我们的科研单位才能站稳脚跟。

    二是坚持科技创新,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向。要了解国家投资方向、了解国家要解决的问题,将先进的技术投入到急需的单位,科研成果才能得到很快的转化。

    三是坚持科研单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把握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关键环节。科技进步推推动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科技进步。科研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瞄准社会发展,尤其要找准与经济的结合点,我们才能写出科技成果转化这篇好文章。

    四、 存在问题和建议

    当前制约科技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一是资金,二是人才。从我院“十五”期间开展科技开发工作的实践中,我们觉得目前的科研单位存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思想观念有差距,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到位。具体工作中,科技往往摆不上位,造成了科研工作的进展很慢甚至停摆。

    2.科研单位转制后,仍有很多不适应,一是以科研技术人员为主的企业,搞经营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二是没有资金投入,光靠现有技术和小股资金启动远远不够。

    3.信息贫乏。转制以后,领导把主要精力用于企业的生存,加之粮食系统的政企分开,造成信息不畅和信息贫乏。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粮食局作为行业宏观调控中心,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国家粮食局作为行业宏观调控中心,应在规划粮油科技发展上发挥独特作用,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指导全行业科技快速发展。

    2.建议由国家粮食局搭建平台,沟通产、学、研关系,定期举办行业发展论坛,让粮油企业了解当前科技动向,科研单位了解企业的需求,产生互动,加速科技发展。

    3.建议国家粮食局建立专项基金,对科研工作实行资金支持,亦可带资下达科研课题,调动科研单位的积极性。

    4.建议国家粮食局定期组织交流和培训,提升各个科研院所的管理水平和科技开发能力。

    “十五”期间,天津市粮油科学设计院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和职工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决心在“十一五”期间,大胆创新,积极开拓,不断研究和开发出新的科技成果,为粮油系统的科技发展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