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新能力 致力科技兴粮 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 |
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业务涵盖科研、检测、设计等方面,长期以来,我院始终致力于科技兴粮,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管理服务,为推动湖南粮油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突出重点科研方向,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院自建院以来,针对湖南省及粮食行业的资源和经济特点,进行了大量富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粮油食品科技发展政策导向和粮油食品科技发展方向,综合考虑作为省级院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优劣情况,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在粮食储藏、饲料饲养、稻谷综合利用等领域深入研究,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 二、夯实科技发展基础,着力建设科研事业平台 我院始终坚持科研与检测、设计相互支撑、紧密结合的方针,形成捆绑规模效应,一定程度增强了科研综合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一方面,将科研贯穿于检测、设计总过程,使检测、设计水平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科研与检测、设计在设施设备上部分共享、在人才和智力资源上互为储备,减少重复建设,形成互相推动、互利共赢的良性局面。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科技社会效益 粮食科研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因而,粮食科技创新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我院在大力争取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积极走向市场,服务基层,开展横向科研、设计咨询、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工作,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解决了基层单位工作中许多棘手问题,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良好的声誉。 四、注重整合科技资源,着力打造科技协作平台 理论来自实践,科研需要协作。我院牢固树立合作意识,积极实行开放和联合。先后与湖南省内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储粮直属库等单位建立了紧密型的科企合作关系,努力提高科研工作对企业的科技贡献率,以期真正起到湖南粮食科研龙头作用。我院注重科技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掘,为进一步保障人才储备,聚集、造就、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粮食科技创新人才, 2005年,我院与长沙理工大学联合申报设立“粮油储藏与加工方向”硕士学位授予点,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为我院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2006年,我院获得“国家粮食局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授权,为湖南粮食行业人员培训建造了新的平台。 五、完善管理提质硬件,着力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科技发展环境是科技创新的有力保障。一是对从事纵向课题研究的科技人员,在经济上给予适当考虑和平衡,优化利益分配制度,较好地处理了科研与横向创收两者之间经济利益不平衡的问题。二是每年与各科室签订《技术经济承包责任书》,将完成情况与年度奖金切实挂钩,年初具体细化明确各科室课题任务及技术水平考核目标,年底根据完成课题任务及技术水平情况,增减年度奖金,通过经济杠杆,提升各个部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评选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增收增效标兵,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全院科技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新的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院作为省属粮油综合科研院,必须抓住机遇,在建设创新型湖南、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在粮食储藏方面,加强与兄弟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家“十一五”科研项目;积极面向市场,深入开展防治储粮害虫的新药剂、新方法和无公害、环保型储粮保鲜、低温储粮技术的研究,加快生物技术应用于害虫防治的研究。第二,在粮油加工方面,加快对传统粮油加工企业工艺的改造研究,加强对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和粮食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第三,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认真承担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对现有农村储粮装具进行研究改造,提高其科技含量,降低其成本;开发安全、经济、适合农户的害虫防治药剂;摸清农户常见害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第四,在平台建设方面,争取建设好“国家粮食局稻谷产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 “粮食储藏与加工”方向硕士学位授予点。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