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科技大会发言稿 河南省滑县华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李官奇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华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利用大豆榨过油的饼粕,提取分离蛋白后用新的生物化学工程技术生产一种大豆蛋白纤维,把原来食用的东西转换成穿着用的一种新材料。 这个项目的研究我搞了十年,化验室试验、小试、中试和转化为工业化生产线,先后总共进行了800多次试验,平均每3—4天试验一次。我认为“反正”搞一项科学研究是非常非常辛苦的,特别是我这个项目,它涉及到了很多学科,是一个综合工程研究,再加上我文化程度低,只有高中文化,很多学科的科学书籍都需要自学,自己感到非常累,10年当中搞这个科研项目在工作中,夜里白天的琢磨问题和自己亲自实干,累倒、病倒了数十次。自己给自己找的压力非常大,为啥呢,因为10年当中搞研究的投资费用就有3800多万元,都是自己一个人投入的,搞不好了、转化不成生产力、没有效益就会倾家荡产,自己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同学、朋友、亲戚问起来“你搞这么长时间了,究竟搞的成功不成功?”或问“行不行”还有的问“时间可是不短了,你没有那个能力,没那个本领吧”,所以在这方面我也有很大的压力。 不过我在这10多年中的辛苦研究和实践成功,也得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试验过程中的新技术,其创新点和难题及难题的解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发明点:蛋白质和聚乙烯醇两种物质通过接枝、共聚、共混,制成的大豆蛋白质复合纤维,它即不是聚乙烯醇纤维的物理性能,又不是羊绒、羊毛、蚕丝蛋白质纤维的性能,也不是两种纤维统有的性能或兼有的性能,而是变成了一个新的物质,一个全新的物理性能特点。 (2)发现点:控制好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质共混液的温度参数工艺,其大豆蛋白质中的生物酶蛋白质分子,催化活性能产生蛋白质与聚乙烯醇接枝共聚。 (3)研究出大豆球形蛋白质改性后适合于纺丝的技术。大豆球形蛋白质本身是球形圆颗粒状,是不能纺丝的,必须把它改性,改变空间结构,变为线形体的蛋白质,而一般使蛋白质球形体变为线形体使用巯基乙酸或尿素等还原剂打开二硫键,使分子链展伸变为线形体,但在这种情况下,纺丝液中蛋白分子不稳定,解决此难题,使用特定单体丙烯腈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稳定蛋白质的二硫键,然后再使腈基变为氨基,从而在特定的凝固浴中顺利脱水成丝。 (4)研究出使纤维成型时表面形成沟槽,截面为哑铃形及规则多角形的技术,使所得纤维既有导湿性功能,又有较好的透气性能,为此对整个纺丝工艺进行了综合研究,选取了其中的重要工序。 从2001年以来,该项目获得发明专利证书及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金奖,自己感到苦中的结果换了甜,觉得这些苦很值得,目前近几年边完善大豆纤维的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和物理性能指标的进一步提高,又研发出功能性大豆纤维,并申请21项发明专利,现已授权发明专利8项,其余13项正在审查中。 大豆纤维属我国原创技术,它属农业领域粮食(大豆)精深加工技术,而且也是粮食(大豆)精深加工后的产品走向新的应用领域,拓展、拓宽了新的用途。给我国榨过油的豆粕增加了高附价值,这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三农”农村、农业、农民三个一号文件的重要精神的基本国策相符合。利用该项目科学技术,用粮食的付产品生产大豆纤维,可替代棉花,节约种棉耕地资源,我国每年棉花(皮棉)年产量为550万吨,大豆纤维若仅代替棉花年总量的25%,就可达150万吨。每亩地按产100公斤匹棉计算,150万吨的大豆纤维可节约1500万亩种棉耕地资源,用于种植其他农作物,有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