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粮食科技工作情况汇报 山东省粮食局 |
一、“十五”粮食科技工作情况 “十五”期间,在粮食物流方面,为解决传统粮食物流劳动强度大、费用高、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从2001年开始,山东省粮食局在广饶、莱州等地开始实施粮食“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物流方式。从关键技术环节入手,把握好车厢的侧翻、封闭、上口入粮、防雨、防盗等环节,研制与输送机协调配套的装粮机、地下卸粮坑、地上移动卸粮平台等,配备电子称,实现装运卸一条龙的综合配套,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中的消耗,寻求经济合理的最佳途径。目前,正在全省逐步推行。2005年5月,国家粮食局在郑州召开的“黄淮海地区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上,交流推广了这一做法。环流熏蒸等一批科学保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在粮油加工方面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高新技术项目,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粮油加工机械制造水平不断提高;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加。在粮食科技机构和队伍方面通过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科研机构面向市场的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大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科研开发与经济建设结合更加紧密,承担重大粮食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设计的能力得到加强。 二、山东省“十一五”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粮食工作全局,继续贯彻科技兴粮战略,以建立符合省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为宗旨;以突破粮食行业的基础性、关键性、共性技术为重点;以降低粮食储运、加工成本,提高粮食质量和增加效益为核心;建立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科技体系,促进粮食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0年形成较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力争在重点产品、重点工艺、重点技术、重点装备上实现技术突破,粮食科技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粮食储藏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粮食物流和加工技术装备得到优化升级,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农村传统的粮食流通技术方式得到进一步改造;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持续研发能力强的粮食基础科研队伍,完善粮食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2011~2020年我省粮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十一五”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奋斗,到2020年,全省粮食科技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创新中心和创新基地。 3、基本原则:创新引领的原则、统筹协调的原则、优化机制的原则。 三、“十一五”粮食科技优先发展的领域和自主创新重点 1、优先发展的技术领域: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以高技术设备和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粮食深加工技术;以新型散装、散运方式带动的高效快速的粮食物流技术;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国产仪器为支撑的粮食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以预警、监测为重点的全面推动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2、自主创新重点:仓储物流技术、粮食精深加工技术、油脂加工技术、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行业信息化技术。 四、粮食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粮食科技协调管理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公益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的科研创新体系、建设以省粮食科研院所为主的区域科研创新体系、建立中介机构有效参与的科技服务体系。 2、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加强粮食科技运行机制的建设、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强基础条件及成果转化平台建设。 五、对策措施 1、逐步转变粮食科技的管理方式。积极探讨有利于引导和推动从跟踪模仿研发向自主创新研发转变的管理方式。 2、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3、建设素质高、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科技队伍。通过改革转制,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 4、为企业创造发展科技的政策环境。各级粮食部门都应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大技术和设备享受国家政策性扶持。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