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粮食供给 保证市场稳定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日前在全国粮食局长会议上表示,自2004年以来,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作用下,中国粮食产量连年增收,2007年总产量超过1万亿斤,粮食消费平稳增长,产需基本平衡。

    聂局长表示,考虑到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粮食供应是有保证的。

    随着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逐步加强,国际市场多方面因素对国内粮食供求和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难度加大。

    2007年年底,稳定国内粮价、抑制粮食出口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着眼点。短短两周内,三大调控政策相继出台。如中国政府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57类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为期1年5%至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开始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3种商品涉及11个8位税则号的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这是继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后,中国政府再次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稳定国内粮食价格。

    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从短中期来看,导致2007年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如小麦等粮食主产国受气候影响减产、国际油价高涨带动玉米、大豆等生物能源主要原材料需求增长、以及全球粮食库存量下降等将在短期内继续存在,将会对粮食供求关系造成影响,从而给粮价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聂局长要求全国粮食部门正确把握调控目标,科学运用调控方式,注重预先防范,准确把握调控时机和力度,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和效果。具体调控措施包括加强粮油市场调控。做好中央储备玉米向主销区,饲料工业发达地区和养殖大省的投放工作。进一步落实中央储备玉米,大豆和植物油的增储工作。储备粮的轮换要以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为主要目标。各地特别是主销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粮食应急需要,落实成品粮油应急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