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 构建粮食流通服务新体系 四川省粮食局 |
2006年以来,我们根据四川粮食系统改革发展的实际,按照连锁经营的思路,抓住国家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机遇,整合粮食部门购销网点资源,建设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构建城乡互动的粮食流通网络和为农服务体系,依托这个载体,购农所产、销农所需,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截止目前,全省已建成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3272家。实践证明,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建设为粮食企业拓宽了发展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拉动粮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粮食工作的重要依托,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重要载体。 一、主要做法 1、总结经验,加强指导。我省什邡、通江等地粮食部门在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同时,注重抓发展,按照连锁经营的思路,把基层粮管站(所)改造成为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为全省积累了成功经验。2006年初,我们把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重新构建粮食流通网络和为农服务体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下发了《关于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开展便民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发挥粮食企业市场信息灵敏、网点布局合理、仓储设施齐备、加工能力较强和融资渠道较宽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合理布局,构建体系。改革后,我省保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668家,分布在农村的收购网点达1191个。各地依托仓储资源和网络优势,以县城骨干粮食企业为龙头,建立粮油物流配送中心或总公司;以乡镇粮管站(所)为依托,建立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以村级便民点为依托,建立连锁便民商店,构建新型农村购销网络和服务“三农”的经营体系。崇州市在25个乡镇、287个行政村,建成一级配送中心1个,二级(片区)配送中心2个,乡村粮油连锁店287个,普通商品类配送达到60%以上,食品和化妆品类配送达到100%,年销售收入近700万元,连锁店每天商品销售额达5万余元,占农村市场份额的50%。 3、统一标识,打造品牌。按照农村连锁经营的发展思路,以市(州)为单位统一设计标识,统一店面装饰,规范店招提法和字样,统一经营格局,打造企业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确定以粮油购销为主体的经营范围基础上,逐步做到“六统一”(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承诺、统一兑换比例、统一服务标准)。邛崃市在城区和行政村建立连锁店,除统一店招和装饰外,统一经营格局,建立农村电子商务,收集信息,配送商品,签定订单等,连锁品牌深入农村,今年仅收购稻谷就比上年增加了5000多吨,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农民运输费用3%。 4、发挥网络优势,拓宽经营范围。各地依托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覆盖面广的优势,销农所产,供农所需,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增加“四代一换”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增强服务功能,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订单种子、生产技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等一条龙经营服务。什邡市的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扩展服务项目,除开展代储、代加工和品种兑换业务外,还经销化肥、农药、农资、饲料和各类日常生活用品,效益逐年上升。 5、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在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建设中,我们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农村连锁经营模式,全省主要类型有:巴州区“农技服务”型、崇州市“商品销售”型、什邡市“粮油兑换”型、通江县“购销结合”型、阆中市“多种经营”型、邛崃市“一网多用”型等,有效地盘活了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搞活了农村市场流通,初步形成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城乡互动流通格局。 二、几点体会 实践证明,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对推进新形势下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们履行职责、落实任务、推动发展的抓手,在工作中的载体作用十分明显。 1、粮食收购的载体。粮食收购是粮食工作的基础,抓粮源是发展粮食经济的重点,是保障市场供给、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依据粮食流向而建立的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具有网络优势,方便农民售粮,有利粮食集并,是执行政策性粮食收购和农村粮食供应的有效载体和可靠依托。今年1—8月,泸州市的232家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收购粮食17600吨、油菜籽536吨。 2、为农服务的载体。依托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发展订单粮油、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开展“四代一换”和“粮食银行”业务等,既服务了农民,又增加了收入,既有形象,又有效益,发展空间很大,发展前景看好。泸州市今年通过连锁店与农户签订粮油订单40万亩,占全市订单面积的35.7%。阆中市思依北门连锁店今年1—8月,代农加工油菜籽102吨、开展品种兑换1.5吨,为场镇的居民、机关单位、学校配送米、面、油26吨。南充市在27家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中开办“粮食银行”业务,今年6月以来,免费为农民存储粮食3615吨,兑换品种337吨,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3、扩大业务的载体。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按照“为农、便农、利农”的原则,坚持“诚信服务,助农增收”的宗旨,销农所产,供农所需,广泛经营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用品,广泛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努力拓宽业务范围,在搞活农村流通中增加收益。成都在全市建立了534家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108家“放心粮油销售店”,扩大了粮油产品销售市场,推动了粮食经济发展。阆中市1—8月,依托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实现销售收入960万元,其中销售“放心粮油”收入430万元、化肥150万元、“两杂”种子60万元、农药20万元、饲料130万元、农膜和农具等175万元,方便了农民生产生活。 (四)职工就业的载体。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可增加就业岗位,为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了机会。既为政府分忧,又为群众解愁,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群众的拥护。阆中市粮食局依托市粮油总公司,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49家,安置下岗职工103人。泸州市的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为国有粮食企业下岗职工,解决了再就业岗位32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通过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安置下岗职工5000多人。 (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载体。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充分利用了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仓储设施和场地资源,扩大了业务量,提高了使用率,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巴中市巴州区乡村粮油连锁店利用仓储等设施设备,千方百计扩大业务,努力增加收入,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500万元、利润5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利润60余万元,职工收入比粮改前增加了2—3倍,出现了国资增值、职工增收的良好局面。 (六)信息服务的载体。各地把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作为粮油价格信息的采集点,通过有关信息的分析,掌握了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泸州市利用247家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收集信息800多条,汇总信息资料30期,同时以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为基础,建立覆盖本辖区的应急粮食供应网络,今年泸州市遭受特大洪灾,利用连锁经营网络供应受灾农民大米250吨。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提高对建设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重要性的认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实。 (二)加强协调,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搞好资金、人员、业务、工作上的协调,为连锁经营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争取纳入当地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搞活农村流通的有关优惠政策,为连锁经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企业和产品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为连锁经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搞活机制,推动建设。创新思路,搞活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和运行办法,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建立约束机制,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从商品质量到提供服务,从经营台帐到企业管理等各个环节都符合规范要求,以维护连锁企业的整体形象。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