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时俱进中深化企业改革
在加快发展中处置历史包袱

江苏省南京市粮食局



    2004年以来,我市面对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的沉重历史包袱,立足自我发展,摒弃“看摊守业”和“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分类处置历史包袱、盘活盘优国有资产、整合重组国有粮食企业、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手段,不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促进了全市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分类处置历史包袱,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处置历史包袱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大量的司法纠纷,企业运营举步维艰。近年来,我们通过四条有力措施,对市直粮食企业历史包袱实施了分类处置。

    一是把握时机,彻底剥离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在2004年全省开展的第三次粮食财务挂账审计中,我们顺利解决了自1998年以来应列入的政策性粮食财务挂账2.83亿元。并在审计确认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粮食财务挂帐上划政策,及时从企业上划剥离财务挂账6.75亿元。二是依据政策,核实确认粮食附营业务停息挂账。在不逃废银行债务的前提下,采取分类处理的办法,配合金融部门先后三次核实了粮食附营业务停息挂账2.25亿元。三是盘清家底,开展企业财产清查。在剥离政策性财务挂帐后,集中力量,组织专门人员,在系统内开展了财产清查工作,进一步盘清了国有粮食企业的资产总量、资产形态、资产收益、资产潜力以及不良资产状况,为消化历史包袱和深化企业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创新举措,积极处置企业不良债务。在清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置换、集中统筹、发展创利等方式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积极与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司法等部门,采用“打包处置”、“协商还款”、“法院终结执行”、“参与债权转让竞价”等模式,处置了26家国有粮食企业不良债务4.21亿元,偿还率为11.9%。解除了被法院查封的土地及房屋资产近8000多万元,直接获得债务处置收益1.98亿元。企业资产的效能得到释放,原企业大量的土地资源、房屋建筑物等无形或有形资产从粮食企业信贷资金抵押物中解放出来。

    经过3年努力,市直粮食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近5亿元历史包袱基本得到处置。企业轻装上阵,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效益显着提高,不仅一举扭亏为盈,而且为盘活资产、整合资源、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立足盘活盘优,实现企业资产效益最大化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解决企业历史包袱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对企业资产实行简单的一卖了之,更没有靠出租库房收租金过日子,而是在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使企业的资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双轮驱动,扩充企业经济总量。一方面突出主业,以粮为主,重点抓好三级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粮油购销经营,做好粮食托市收购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扩大附营,跳出粮食求发展,利用仓储、人才、网络、区位等优势, 积极发展服务外包,大力拓展物流产业、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社会后勤服务业、商业连锁业等新型业态。通过主业、附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而且扩充了企业经济总量。2007年全市粮食企业主业销售额达80亿元,附业经营额达40亿元。二是腾笼换鸟,发挥企业资产潜在效益。根据城市功能的调整,以及粮食市场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我们对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差的项目,采取“腾笼换鸟”、“退城进郊”、“出城进园”等措施,积极发展高产能、高附加值、高效益项目。三年来共调整经营业态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米,年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实现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收益翻番。三是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坚持扩大开放,开展资产招商、项目招商、产业招商,聚集粮食项目,构建企业集群。先后有金鹰、邦基、康师傅、通用磨坊等世界知名外资企业落户南京,引进资金达20亿元人民币,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粮食产业的大发展。四是监管考核,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国有资产流动不流失,我们从强化监管、促进保值增值出发,先后制定了《南京市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南京市国有粮食企业资产处置资金管理办法》、《南京市国有粮食企业经济责任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同时,对市直粮食购销企业土地、房产进行了产权登记,办理了相关法定权属证明,保全国有粮食企业优质资产。

    通过盘活盘优,市直粮食企业资产负债率由2004年的99.84%下降到72.73%,总负债由18亿元下降为12亿元。资产形态更加合理,净资产由684万元上升到4.45亿元。并拥有南京银行等上市公司股份1230万股,市值约2.2亿元。企业库存粮食的价量更趋合理,库存粮食总值与贷款总额的挂钩比例为92%,上升了近50个百分点。

    三、推进战略重组,实现企业经营规模化

    有规模才会有经济效益,有规模才会有发展后劲,有规模才能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面对粮食企业的优势资产,南京市粮食局立足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确定了“一个框架、四个集聚、五个突出”的企业整合重组战略思路。按照主业突出、规模突出、控制力突出、带动力突出、绩效突出,积极推动国有资产向关系到民生和经济命脉的粮食、油脂领域集聚;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聚;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集聚;向企业主力和核心板快集聚,对直属企业进行了新一轮改革重组,构建了精简、协调、高效的国有粮食企业组织框架。在重组中,对经营项目同类、产业相连的企业进行了合并,对规模小、经营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企业进行了撤消。围绕“四个龙头、四条链”:即以粮食批发市场为龙头,培育市场产业链;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培育加工产业链;以连锁超市为龙头,培育零售产业链;以大型仓储企业为龙头,培育粮食物流产业链,组建企业,将19家单位组建成4家集团公司,形成了产业相连、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粮食规模企业。目前,直属企业由27家减少到12家,减幅达56%。单个企业平均资产由6600万元上升到1.5亿元,调控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显着增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