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农户科学储粮 促进农民减损增收 四川省粮食局 |
![]() 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局的指导下,四川粮食部门秉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行业宗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着力完善农村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体系,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全省新建和改建农户小粮仓55961个,仓容达12万吨,按户均存粮1.5吨计算,可减少损失5000多吨,年减损增收1000万元以上,户均170元。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已成为四川粮食工作的闪光点。 一、党政重视,形成合力 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0.67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四川农民有存粮备荒的习惯,但储粮条件较差,储粮缺乏技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霉烂变质、虫蚀鼠耗的损失严重、数量惊人。199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我省三台等地调查测算,粮食产后损失为粮食总产量的18%,而在农户家庭储存中损失就占10%。据调查,我省农户储粮在400亿斤以上,即使按保守的6%计算,全省农户因储藏年损失粮食达24亿斤,价值在20亿元以上,相当于240万亩以上良田的产量。因此,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工作是不种田的增产,是促进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省局党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减少储粮损失,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任务,把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作为粮食系统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去年,省政府将农户科学储粮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范围。全省大部分市、县党委政府也把这项惠民工程列入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眉山市委2007年1号文件把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作为“富民惠民”行动之一,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将其纳入年度“三农”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目标考核。资阳市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办、财政、粮食、农业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德阳、泸州、乐山、宜宾、内江等地政府拨出专项资金予以推动。通江、渠县紧紧依靠基层党政组织,搞好发动和引导,提高广大农户的认识,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化,为小粮仓建设打牢了思想基础。目前,党政重视、行业主导、部门配合的农户科学储粮工作格局业已形成。 二、典型引路,规范运作 我省粮食部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把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并抓出了以珙县为代表的一批典型,列入全省粮食科研计划并给予资金支持。但都因种种原因没有大面积推广。2004年省粮食局又推荐眉山市东坡区为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户储粮减损项目核心示范区,我们在总结珙县、东坡区成功经验,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2006年制定了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的“十百千万”工作目标(即选择粮食产量大、农户储粮多的10个县(市)作为典型示范区;动员100个粮食主产县积极参与;每个示范区建设1000个科学储粮小粮仓示范户;印发数万份宣传资料),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规划设计、组织发动、技术培训、抓点示范和全面推进等工作。组织省粮食工程设计院和省粮食学校储藏专家,根据四川农村家庭住房实际,设计推广“侧出粮砖砌仓”、“侧出粮梯下仓”、“下出粮砖混仓”三种农户储粮标准化小粮仓。在具体实施中,本着“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指导农户结合农房搬迁和农房改造实施,将小粮仓建设纳入房屋整体设计方案一并考虑,做到“新房有新仓”。其它农房,因房制宜,选择方案建设。通江、乐至、仪陇等10个县级示范区相继成立了由当地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粮食部门承担了建仓设计、药剂提供、技术咨询等具体工作。目前,在省、市粮食部门的指导下,10个示范区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户科学储粮服务体系。 三、多元投入,创新机制 四川粮食部门在抓示范的工作中,采取“政府支持一点、粮食部门帮扶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等办法,多方筹集资金,解决工程款项,初步建立起助农储粮投入新机制。为支持典型示范区建设,省粮食局挤出资金给示范区农户每户100元的建仓补助。资阳市委在年初的1号文件中明确把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下达了10000个小粮仓建设任务,并给予100万元的财政专项补贴。什邡市政府采取财政预算专项补贴、国有粮食企业补助和农户自筹的办法,共筹措建仓资金100多万元,全市头一年就建成科学储粮示范仓2000户。峨眉山市、犍为县、内江市中区等地方政府,分别将小粮仓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改厕、改灶、改水、改气“四改工程”统筹考虑,给予财政支持。全省100多个粮食主产县的示范区农户也积极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小粮仓。近年来,全省有132个县级粮食部门免费提供27528公斤保粮磷、防虫糠、蛇床子素等适合农村储粮的高效低毒药剂给农户试用,举办储粮知识讲座1148次,发放资料59.7万份,各级政府及粮食部门投入小粮仓建设资金达1212.87万元。从而使这项利国利民、费省效宏的实事落到了实处,见到了成效。 四、服务为先,培育体系 我省各级粮食部门根据粮食行业技术和网络优势,先后发动300多家有条件的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以“指导建仓,普及知识,培训骨干,推广技术,跟踪服务”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的长效服务机制。宜宾市以粮食仓储环节为主导、基层粮食企业为支撑、村社干部为依托,发放标明联系电话、服务方式等内容的助农储粮惠民服务卡,开展全方位服务。雅安市建立了示范户跟踪调查卡和技术负责人联系制度,随时掌握农户科学储粮情况,接受农户咨询。内江市中区探索出以粮站(所)为依托、以粮食保管员和村组骨干为主体的服务网络,解决了农户在长期储粮过程中靠谁找谁的问题。这些联系实际服务农民储粮增收的具体举措,得到了农民朋友的衷心拥护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好评。中央电视台先后两次到我省摄制专题节目,众多主流媒体对我省农户小粮仓建设进行了专题报道。 五、扩大宣传,注重实效 2006年省粮食局组织专家编写了《农户科学储粮技术》读本1万册,制发了《四川粮食部门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DVD宣传片300张,免费提供各地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培训。前年5月,组织全省100个粮食主产县及市州仓储科(股)长等技术骨干,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户科学储粮业务培训,培训技术骨干130多人。各市县粮食局也层层举办了农户小粮仓建设和储粮技术培训班518期,共培训业务骨干8000多人,为扎实开展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去年,国家粮食局和四川省政府共同在我省举办了以“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粮食科技活动周”, 郄建伟副局长、郭永祥副省长亲自参加科技周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省粮食部门投身农户科学储粮工程的热情,通过媒体报道、摆摊设点、送科技下乡、流动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户储粮知识,营造了科学储粮的浓厚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周期间,全省广大城乡共举办各类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参加活动的农民约30多万人;制作展板1000多块,免费发放储粮技术及宣传资料近100万份;举办科学储粮知识技术讲座1148场次,接受知识普及的农民多达13万人。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建设,是一项涉及面较宽较为复杂的工作,它离不开国家粮食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参与,更离不开各级粮食部门的艰苦努力。指导推广农户建设新型小粮仓,不仅可以降低粮食产后损失,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科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不仅可以整洁和美化民居环境,丰富新农村建设内容,而且可以进一步增进粮食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树立粮食部门新形象。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