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小麦收购政策 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河北省粮食局 |
![]()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正常年景粮食总产在500亿斤以上,其中小麦产量占45%左右,位居全国第三。从2006年起,国家连续两年在包括我省在内的6个小麦主产省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两年来,我省共按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136.6亿斤,其中2006年收购97.4亿斤,2007年收购39.2亿斤,达到了农民、政府、企业“三满意”,政策效应十分明显。 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2006年国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前,我省小麦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中等白麦价格平均每斤0.68元左右。6月1日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后,由于企业收购积极,政策效应很快显现,小麦价格迅速回升。当年托市收购加上中央储备粮轮换和加工企业收购小麦,全社会小麦收购量达到120亿斤,平均每斤收购价格为0.73元,比预案启动前高5分钱,直接带动农民增收6亿多元。2007年我省小麦丰收,质量明显好于上年,大多为一、二等小麦。虽然当年托市收购数量少于06年,但在政策效应的作用下,面粉加工企业收购踊跃,市场小麦价格迅速上涨,预案启动后不久,小麦市场价格平均达到0.78元,又比上年同期高5分钱,最低收购价政策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真正起到了“托”起市场价格的作用,截至11月底,托市收购量加上社会收购量,共计收购小麦105亿斤,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亿多元。 二是促进了粮食生产。我省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起连续4年增长,充分显现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2006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540.6亿斤,其中小麦229.9亿斤,玉米256.1亿斤。2007年总产达到550亿斤,是仅次于1998年总产583亿斤的第二个高产年份,其中小麦总产232亿斤,玉米270亿斤。据调查,今年我省冬小麦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3530万亩,比上年增加38.3万亩。 三是增强了调控能力。连续两年实施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不仅拉动了市场粮价,而且充实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库存。2006、2007年是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国家掌握粮源最多的两年,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根据国家安排,我省自2006年11月25日起,连续50次以竞价拍卖形式投放托市小麦80多亿斤,满足了市场需求,抑制了粮价的过度上涨,保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四是推动了企业发展。2006年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完成以后,拥有国有产权的粮食购销企业还有839家,比改革前减少了62%。为确保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我省国有粮食企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不仅较好地落实了政策,也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据统计,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06年统算实现盈利5300万元,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预计2007年全省统算盈利额将达到3000万元以上。 在粮食主产区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对粮食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生产的一项重大措施。为确保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落实,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工作措施: 第一,加强领导,为做好托市收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对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我省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工作部署到位。省政府宋恩华副省长直接召集省有关部门和中储粮北京分公司、省农发行研究小麦收购的具体措施。有小麦托市收购任务的市、县政府连续两年以政府名义召开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对小麦托市收购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我局及农发行、中储粮系统结合各自业务特点,也都召开会议对本部门的工作做出安排。二是思想认识到位。全省各级粮食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国家政策,层层进行思想发动,牢固树立了大局意识,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确保粮食安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做好小麦托市收购工作作为粮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高度统一。三是工作责任到位。省和各有关市、县粮食局都成立了夏粮收购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保障了托市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密切协作,为推进托市收购工作创造积极条件。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执行主体是中储粮总公司和有关分公司,但受委托承担小麦托市收购任务的主力则是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工作中,我省各级粮食部门主动与中储粮北京分公司以及有关直属库进行沟通,齐抓共管,密切协作。在确定收购库点上,按照“四个有利于”的要求充分协商。2007年在小麦主产县确定委托收储库点519个,并在当地新闻媒体公布,做到了小麦主产县不留空白点,最大限度方便农民售粮。为及时解决收购工作中的问题,我们还与中储粮北京分公司、省农发行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研究托市收购措施。有的市、县粮食局还与农发行和中储粮直属企业成立了联合工作机构,逐库点现场办公,保证了收购资金的及时供应和使用安全,并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共同加强对粮食收购活动全过程的监管,建立了粮食收购数量、质量责任划分、联合把关、共同确认的机制,确保托市收购小麦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储存安全。 第三,搞好服务,为完成托市收购任务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提前做好收购准备工作。从5月上旬开始,我们就组织对小麦生产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对农民的售粮意愿进行走访调查,及时将全省小麦预计收购量通报省农发行,并组织各级粮食部门及收购企业积极腾仓并库、购置器材、维修仪器、培训收购人员,确保按时开秤收购。中南部6个小麦主产市的国有粮食经营企业,仅2007年夏收前就准备仓容近100亿斤,检修输送设备、磅秤、检验仪器等1.9万台(部),准备包装器材350多万件,举办收购政策和业务培训班36次,培训人员近7000人次。二是完善服务措施。在收购工作中,各委托收储库点普遍设置了政策宣传栏、样品台、饮水处等,实行收购品种、质量、价格、水杂扣量、操作程序、计算方式“六公开”,坚持做到早开门、晚关门,简化收购手续,保证准确计量,加快结算速度,方便农民售粮,让售粮农民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柏乡粮库、馆陶国储库等一批购销企业,结合规范化管理创建活动,在收购现场建设了类似行政审批大厅的服务大厅,受到农民欢迎。三是认真执行政策。各级粮食部门和委托收储企业把粮食收购质量作为执行政策的关键环节,加强质价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在售粮前进行整理晾晒,力求交好粮、卖好价。各收购库点在收购中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和质量标准,按照依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原则敞开收购,对收购的粮食坚持做到一风一筛一扫一清理和分级分仓储存,确保了粮食收购的质量,今年我省收购的托市小麦97%达到了二等以上。 第四,加强监管,为落实托市收购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在启动《预案》的同时,我局专门就加强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行部署,要求各级粮食部门切实履行粮食行政管理职责,加强对粮食收购活动的监督检查,维护好粮食市场秩序,确保售粮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同时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在检查方法上,全面检查、联合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在检查重点上,突出对粮食质量标准、价格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据统计,2007年夏粮收购期间,省、市、县三级粮食局累计出动检查人员2000多人次,检查企业380个,所有启动《预案》的库点做到了一户不漏。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通知要求,今年我局还分别与中储粮北京分公司、省物价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确保了托市收购工作的顺利进行。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