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新农村建设 推动粮食事业发展 四川省粮食局局长 李益良 |
|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联系粮食工作的特点和改革发展的实际,创新举措,突出重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工作,推动自身发展,收到了地方政府满意、农民群众欢迎的良好效果。 一、结合实际建设新农村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粮食工作植根于农、服务于农,与农村、农业、农民密切相关,息息相连。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是党和政府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搞活农村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抓住粮食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联系,在找结合点、选突破口上下功夫、做文章。及时澄清在处理粮食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关系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及时纠正个别地方不联系粮食工作实际的盲目行动。引导基层粮食部门和企业,既要满腔热情地积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又要联系自身改革发展工作的实际,在参与中体现价值、提高地位,在服务中谋求发展、壮大自身。局党组在充分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流通、推进城乡和谐”的思路,作出了抓好五件实事,全力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五件实事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川粮优化工程”,大力发展优质、专用订单粮油,努力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构建新的粮油流通体系,搞活农村流通市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帮助农户建设家庭粮仓,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民储粮损失;抓好粮食收购,防止“谷贱伤农”,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关心群众生活,搞好灾区、库区、退耕还林(还牧)区和特殊困难群体的粮食供应。这些联系实际、既服务新农村建设、又推进粮食事业发展的举措,得到了全川粮食部门的衷心拥护和粮食企业的积极响应。全省粮食战线的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创业精神,求真务实、脚踏实地落实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开创了粮食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重点建设新农村 粮食系统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涉及面宽、内容丰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分清难易、讲求实效、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重点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发展订单粮油,增加农民收入。实践证明,发展订单粮油,是带动农民种粮增收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办法(订单的形式)落实粮源,保障市场供给的重要手段。发展订单粮油,必须以“优质、专用”为重点,优化品质结构,扩大优质、专用粮油覆盖范围。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根据我省酿酒、食品、饲料、制药、化工等行业的一些特殊需要,建立了一批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用粮油产业带。据统计,2006年,我省粮食部门组织发展的订单粮油面积达2194万亩,比上年增加近30%,其中优质、专用面积达1420万亩,占订单总面积的64.7%。据测算,订单粮油增加农民收入4亿元以上。 二是建设乡村粮油超市,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抓住国家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机遇,利用基层粮食收储企业特别是乡镇粮管站(所)仓储设施和场地资源的优势,按照连锁经营理念,重组建立城乡互动的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第一年就建成了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2606个。工作中,我们以骨干粮食企业为龙头,组建物流配送中心或总公司;以乡镇粮管站(所)为主体,建立乡镇粮油超市;以村社便民点为依托,建立连锁商店,形成新型农村粮油购销网络和服务“三农”的综合经营体系。我们要求企业统一设计标识、统一店面装饰,统一经营格局。逐步做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承诺,发挥团队经营的优势,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依托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购农所产,供农所需,收购农民余粮,销售农业生产资料,发展“订单粮油”,开展代农储粮、代农加工和粮油品种兑换等经营项目。依托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这个载体,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生活用品等服务,开展“放心粮油(商品)”进农村活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建设农户家庭粮仓,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我省农村粮食储备条件较差,农民缺乏储粮技术,粮食在储存过程中霉烂变质、虫蚀鼠耗的损失严重、数量惊人。在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我们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制定了“十百千万”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规划设计、组织发动、技术培训、抓点示范和全面推进等工作。我们组织设计了修建农户家庭粮仓的多种方式和图案,供农户选择。为了推动工作,我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给试点示范农户适当的建仓补贴,调动农民建仓积极性,使这项利国利民、费省效宏的实事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一年来,在粮食部门的指导下,全省建成了33361个农户家庭粮仓,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国家粮食局农户储粮调研组专程到我省农村调研,中央电视台在罗江县拍摄了“农村科学储粮技术”专题片,在第七套节目中进行了宣传介绍。河北、安徽、江西等兄弟省市粮食部门相继到我省考察指导,推动了我们的工作。 三、创新举措建设新农村 粮食系统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系统政企分开的情况下进行的。积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粮食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利于推动粮食工作,发展粮食事业。但是,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要为“三农”办实事是十分困难的。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引导粮食企业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抓思想认识。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讲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工作的新特点、新职能、新任务,必须转变观念、创新举措、搞活机制,才能适应形势、推动发展、完成任务;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对于发挥企业改制后保留下来资产的作用、构建新的粮食流通网络体系、搞活以粮食为主的农村流通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意义。提高基层粮食部门和企业的认识,让他们切实感到有干头、有奔头,把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我们将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考核办法,加强检查督促,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抓龙头企业。近年来,我省在实施“川粮优化工程”中,重点培育了100家粮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他们辐射面广、带动力强,是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力量。我们采取支持和激励并重的措施,更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一是主动协调、争取支持。与省委农办协调,争取到26家粮油企业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比上一批增加了14家。争取到100家粮油龙头企业享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与财政部门协调,为有关企业争取到省以上扶持资金4500万元;二是政策和信息服务。及时收集、整理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的扶持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与有关信息一道送给企业,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和把握发展动态服务;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100家省级粮油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重新审核,淘汰那些发展慢、规模小的企业,提升那些发展快、潜力大、竞争力强的企业,激励企业做大做强。 三抓典型引路。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铺开后,我们一方面组织力量,抓基点,搞示范,总结经验,面上推广;另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实行分类指导,发现典型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工作开展。我们多次召开现场会议、编发多期工作简报,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四川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了我们粮食部门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事迹,宣传了典型,扩大了影响,推动了工作,社会效果令人振奋。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