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心系百姓餐桌 倾情优质供给
2025年02月18日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要把思路打开,树立大食物观。”吉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及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节粮减损的重要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系统发力,坚持以“少吃油、吃好油、更健康”为引领,充分发挥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促进作用,倡导适度加工,强化科普宣传,保障有效供给,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努力开创粮油健康消费新局面。

倡导适度加工,生产健康好油

吉林积极响应健康油脂消费趋势,倡导适度加工理念,提高油脂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研发推出高品质产品,丰富市场油脂产品种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让更多人享受到健康好油。

全力支持油脂适度加工。近年来,吉林始终将提升大豆单产作为重要任务,坚持良种、良法综合施策推进大豆稳产增产,着力提升优质大豆供给保障能力,努力将“油瓶子”牢牢稳在手里。同时,把适度加工作为获得“好油”的重要途径,加快发展节约型粮油加工产业,鼓励油脂加工技术研发与应用,引导企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与省内科研院所筛选出了高油酸、高油高蛋白等大豆专用品种,研究出高异黄酮大豆的绿色制造技术体系、大宗油料柔性预处理与绿色制油、专特用分离蛋白绿色生产、通过物理压榨方式制油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使生产效率提高20%,资源利用率提高15%以上;物理压榨大豆油的平均产率达到14%以上,比传统方法产率提高17%。

生产“可以喝”的大豆油。在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支持下,吉林有关企业秉持适度加工理念,坚持非转基因笨榨豆油生产,与江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通过低烟净化、去味锁香等核心专利技术,使生产的大豆油豆香浓郁,沁人心脾,实现吹瓶、灌装、压盖、贴标、装箱全线自动化,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达到“可喝”级。产品一经问世,立即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推进油脂加工全链条发展。在支持适度加工的同时,引导大豆油加工企业将压榨出油之后的豆粕物尽其用,除传统饲用外,还研发推出青面卷、大豆蛋白面条、大豆膳食纤维米、人参膳食纤维饼干和学生营养第四餐(大豆膳食纤维冲调粉、松茸核桃蛋白酥)等深加工产品,特别适合健身和“三高”人群食用,部分产品出口欧美国家,成为大豆油加工企业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除大豆油外,鼓励油脂企业因地制宜,生产玉米胚芽油、米糠油、花生油、紫苏油、葵花籽油等多种食用油,丰富市场油脂产品种类,更好满足群众对油脂的多样性、营养性、功能性需求,让更多人吃上健康好油。 

强化科普宣传,引领健康消费

吉林聚焦爱粮节粮科普宣传,开展系列宣教互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积极推广健康消费新理念。

加强爱粮节粮科普宣传。会同吉林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和妇联等部门,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时间节点,以营养健康为出发点,以粮食安全为落脚点,开展系列宣教活动,倡导营养均衡摄入,引导健康饮食消费。全省各地结合乡村振兴、党建联系点,因地制宜组织开展进农村、进社区等“五进”宣传,通过举办主会场分会场活动、发布主题倡议、发送公益短信、挖掘典型案例、征集主题作品、举办宣传教育主题展、开展“粮安记者行”活动等形式,引领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新风尚,普及安全储粮、减损增收知识,营造社会关注、多元主体参与的健康粮油消费良好氛围。2024年,全省粮储部门组织各种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近10万份,参与活动人数超2万人。

引导群众理性消费。遴选吉林好粮油产品,实施放心粮油工程,评审认定放心粮油产品、培育放心粮油生产企业、构建放心粮油销售网络。2001年至今,共认定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143家,树立健康安全粮油产品形象,带动生产,引导消费,有力促进粮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多措并举发力,保障有效供给

吉林全面推进优质粮食工程,打造玉米主食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实施品牌创建,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力发展玉米主食化产业。编制《玉米加工产业链图谱》,深入挖掘玉米产品价值,将整株玉米“吃干榨净”,推出鲜食玉米、玉米主食、玉米烘焙、玉米餐饮、玉米休闲食品等8个类别600余款产品。创新研发出玉米肽、玉米冻干粉等玉米产业尖端产品以及葡聚糖、SOD、富锌、富硒等玉米系列功能产品,开发“梨花糯”鲜食玉米等66个新产品,有效填补产品领域空白。创新研发玉米蛋白高F值低聚肽、高纤维玉米方便营养粥等50项玉米产业科技成果,实现玉米从工业原料到高端食品的华丽升级。

倾心打造“双金名片”。实施粮食品牌工程,擦亮吉林大米“白金名片”,打造吉林鲜食玉米“黄金名片”。制定《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实施方案》,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4大品类团体标准、“5T管理”标准和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实行吉林大米分级分类“身份”管理,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建立吉林粮食品牌传播矩阵,形成“黄金名片”与“白金名片”同台展示、同网销售、多元共享、齐抓共赢格局。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稻谷平均收购价格1.5—1.6元/斤,连续4年未启动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吉林大米品牌连续五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实现品牌价值462.36亿元。吉林鲜食玉米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

统筹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用好“优质粮食工程”项目,一企一策服务重点企业,持续开展“政企银保担”和科企对接活动,助力企业健康成长,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产业园区为抓手,加强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2021年以来,全省玉米水稻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速11.5%,2023年产值达到1413.4亿元。目前,集群产值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一批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相关企业产值翻了五番,从小企业发展成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领军企业。

(作者系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翔宜)

来源:《新安全》杂志2025年第2期

来源:粮食和储备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