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凤副局长在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国内粮油企业“走出去”战略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0年07月28日 【字号:
(2010年7月20日 乌鲁木齐)

  很高兴参加今天这个经验交流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国家粮食局对口支援新疆的有关议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粮食局对自治区粮食局、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以及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粮食局)为此次会议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地欢迎!

  下面我想就依托新疆优势,加快我国粮油企业与中亚各国的沟通与交流谈两点看法,并就下一步工作提三点要求。

  第一个看法是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努力开创与中亚交流合作的新局面

  我认为,我们粮油企业走出国门,特别是依托新疆各种优势资源,走向中亚,在当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努力开创与中亚合作交流的新局面。
  所谓“天时”,其一是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与中亚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每年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胡锦涛主席都亲自参加,可见其重视程度。在上合组织框架下成立的各国实业家委员会,作为经济界的组织为促进地区间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其二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数出席,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今后国家将致力于从战略层面扩大新疆的内外开放,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同时,发挥新疆水土光热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建设国家粮食基地和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农牧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这样的战略定位为新疆粮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国内粮油粮机企业走向中亚,扩大国际市场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发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其三是,国家粮食局对支持新疆粮食工作科学发展高度重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结束后,振邦同志在第一时间就召开了局党组会议,并组成由建伟同志带队的专门工作组赴新疆开展专题调研,确定了国家粮食局今后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帮助新疆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物流体系和军粮供应体系建设,以及帮助新疆推进农户科学储粮等工作。依托新疆优势,加强国内粮油粮机企业与中亚的交流和沟通也是国家粮食局安排的重点工作之一。部门的重视,对口支援项目的明确,也为我们下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这是“天时”。

  所谓“地利”,其一是新疆与中亚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新疆与中亚各国是近邻,铁路、陆路和口岸畅通,在文化、宗教、语言等方面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在经济上双方则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贸易交流的有利条件。其二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是上合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的主管部门和日常工作部门,我们粮食贸促会又是中国实业家委员会唯一的行业成员单位,与中亚合作交流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其三是中亚国家大多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也希望有实力的国外企业到他们国家参与土地开发与合作交流。中亚国家从前苏联独立出来已有十几年历史,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基本没有发展自己本国的粮机生产企业,粮食加工、仓储机械设备基本依靠进口,而中国的粮机设备在技术水平、价格水平等方面已具有了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的条件,在运输、交流、售后服务等方面也都具有地缘优势和便利的条件。这是“地利”。

  所谓“人和”,首先是指我们这个干事创业的队伍。发展交流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局、乌鲁木齐市商务局(粮食局)、乌鲁木齐国家粮食储备库近两年一直合作得不错,组织了多次中国和中亚相关社团、企业之间的活动,取得了一些探索性的进展和成绩。近几年他们的工作还得到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务部、中国进出口银行、上合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等方面的支持,为我们粮食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

  “人和”方面还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不少粮油行业的企业家曾多次向我们表示,如果我们与中亚国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他们愿意争当中国粮油粮机产品走向中亚的排头兵,我想有这么多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粮油企业的积极参与,中国和中亚的合作与交流是一定会大有希望的。

  总之,粮食行业面向中亚实现“走出去”,当前可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机遇非常难得,我们一定要珍惜,要抓住。

  第二个看法是我们粮食行业实施向中亚的“走出去”战略并不轻松

  面向中亚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操之过急,要做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培养队伍,打好基础。其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策法规、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语言、宗教、诚信方面都有一定的障碍,我们需要通过逐步沟通,诚信待人,才能取得理解和信任,才能达成共识和合作。其二,要尽快了解中亚各国粮油市场的供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传达给我们的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其三,要探索前进,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先逐步尝试,总结经验,然后再普及推广,做大做强。听说吉粮的姜总与哈萨克斯坦的几个农场正在尝试性地利用对方土地种植大豆,这样的做法是可以借鉴的。这是我讲的两点看法,不一定准确。

  下面我结合当前的形势以及粮食行业走向中亚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对下一步工作提三点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更多的粮油企业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要进一步加强与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实业家委员会、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部门、机构和组织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这些部门的支持;邀请中亚相关商协会组织和有关企业到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等行业知名展会参观,扩大中国产品在中亚的知名度;加大对相关粮油粮机企业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粮油粮机产品出口中亚的市场前景、优惠政策,能够参与到此项工作当中来;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沟通,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对中国粮油粮机企业“走出去”工作的宣传推介力度。

  二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当前已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要尽快落实在“2009中国-哈萨克斯坦粮油技术交流与投资贸易论坛”中达成的相关协议,启动在乌鲁木齐和中亚互设粮油粮机产品展厅的相关工作;继续完善中俄双语版本的《中国粮机企业专刊》编发工作,充分发挥专刊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作用;积极组织有关企业参加“2010中哈小麦制粉加工技术与粮食贸易洽谈会”以及“2010中乌油脂与食品技术投资贸易洽谈会”。

  三是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加快国内粮油企业走向中亚的新办法。要尽快建立与中亚相关组织及机构定期联系的渠道,保持双方的信息沟通畅通;充分利用中亚国家农业政策,探索在粮食(农业)种植、加工、贸易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新途径;鼓励国内粮食企业到中亚地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并为其产品运回新疆建设绿色通道,给予政策扶植;鼓励国内粮食仓储企业到中亚建立基地;鼓励国内粮油粮机企业参加中亚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博览会、研讨会,时机成熟后,也可由贸促会粮食行业委员会牵头组织适当规模的国外展,扩大中国粮油粮机产品在中亚的影响力。要求不多,能做到这三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自治区粮食局和乌鲁木齐商务局为此次座谈会做了周密地安排,除了组织本次座谈外,还专门安排了针对性很强的对新疆口岸自由贸易区和中哈国际边境贸易合作中心的考察活动,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够对新疆的市场及进出口环境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座谈中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中国粮油粮机企业“走出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来源: